刘华聪,曲姗姗,黄 泳*,唐纯志
(1.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7)
我国自1957年开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以来,随着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留学生生源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更是给留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多机会[1]。留学生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但中医药留学生教材的相关建设还有待加强[2]。近期郑州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中医学》英文教材,有来自16所高校、医院的31名编委,在主编黄泳教授、主审唐纯志教授的领导下,正致力编写一本为留学生教学服务的英文版《中医学》教材。教材编写面对许多困难,如固定课时相对较少,中医学内容相对较多;传统元素丰富,留学生理解有困难;中西医理念有碰撞,沟通有一定障碍等。鉴于此,笔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英文版《中医学》教材编写方式、方法进行调查,以获取更多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编写一本实用、好用的英文版《中医学》教材。
面对客观存在的编写困难,编写小组从英文版《中医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理念、方式、内容、编写人员等不同方面进行问卷的设计。问卷全文采用双语模式,通过“问卷星”完成调查。调查问卷于2018年1月1日发放,2018年1月30日收回,累计回收问卷204份,通过答卷IP地址不同、最低答卷时间限制、答案矛盾3个筛选标准,剔除无效问卷1份,最终保留有效问卷20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51%。
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
本次采用封闭式问卷进行调查,以单选题或多选题的方式列出,以利于被调查者作答并进行定量分析。为更好地符合认知和便于比较,问卷答案最后转化成百分比。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直接分析与交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表1 调查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n(%)]
相关调查表明,93人选择“很有必要”,占45.81%;72人选择“必要”,占35.47%;选择“很有必要”和“必要”的人数共占81.28%。
对第3题“您主修的专业”和第5题“留学生英文版《中医学》教材的编写是否有必要”进行交叉分析(见图1),结果显示,无论是现代医学相关专业还是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受调查者,都非常支持留学生英文版《中医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从事教师行业的受调查者中,有53.19%认为教材编写很有必要,可见教学一线也期待一本满足留学生教学的全新版教材的问世。
任何一本优秀的教材都需要一系列明确的编写理念贯穿其中。留学生研读《中医学》教材与中国人必然不同,在语言、专业术语、理解与应用上都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问卷也对教材编写理念方面做了一些调查。
图1 英文版《中医学》教材编写必要性的调查结果
第6题“传承与创新”的调查中,“以传承为主”占24.14%,“以创新为主”占4.43%,“传承和创新1∶1兼顾”占71.43%;综合受调查者的国籍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受调查者,对于“传承与创新”这一问题,选择1∶1兼顾的人占多数。
第7题“注重海外中医实践或理论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注重海外中医实践”的占25.12%,“注重海外理论学习”的占5.42%,“海外理论与实践1∶1兼顾”的占69.46%。毋庸置疑,现代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迅速,相对而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中医实践多于理论传播。同时,海外中医实践还受到不同国家医疗体系的影响。理论学习是桥梁,应用与实践才是弘扬中医药的目的所在。结果也反映了受调查者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海外中医理论与实践兼顾。
在教材语言方面,问卷第8题“语言体系”的调查结果表明,“以古医籍语言体系为主”的占7.39%,“以现代医学语言体系为主”的占26.60%,“古医籍和现代医学语言1∶1兼顾”的占66.01%。
综观国内的中医药教学体系,涵盖十几门课程,从基础理论到诊断、从中药到方剂、从临床各科到养生调适,如何能用一本教材承载全部中医药内容,并适合留学生的中医学习值得深思。
问卷多选第10题“教材内容”的调查结果见图2,其中占比超过70%的有中医基础理论(90.15%)、针灸学(90.00%)、中医诊断(88.67%)、推拿学(75.37%)、中药学(74.38%)、中医治法治则(73.40%)、方剂学(71.43%)。表明受调查者认为教材内容应相对注重理、法、方、药的中医框架。近年来针灸、推拿在海外发展迅速,出现“针灸热”现象,中医学者对简、廉、便、验的针灸兴趣颇高。另外,对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五官科、中医骨伤科的知识需求率相对低,普遍在50%左右,太极、气功也有所涉猎。其中,选择“现代研究概况”的占58.62%,可见相关研究概况有助于学习者进一步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图2 英文版《中医学》教材内容的调查结果
问卷中对于教材编写方式也做了一定调查,中医学博大精深,内容众多,教材内容如何编排也是一个难点。第13题“教材内容详略”的调查结果显示,164人选择“每部分详略得当”,占80.79%。仅用一本英文版《中医学》教材承载所有的中医精华与特色,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内容详略得当,对学习者整个中医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医疗实践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内容有所侧重、把握难易能够引导学习者的深入学习,也能将中医精华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海外教材与国内教材的传统编写方式有所不同。第20题调查结果显示,“借鉴海外教材编写方式”占73.89%,“国内传统编写方式”占26.11%。国外教材更注重临床应用的掌握,强调对临床诊断、临床鉴别的具体应用等,这也正是解决海外学习者语言文化差异问题的方式,注重临床应用,将抽象化为具体临床应用。
第21题“术语翻译方式”中,“严格按照国际的术语翻译”占40.89%,“综合各种版本选择适当的术语翻译”占59.11%;第18题也对教材采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纯英语”占17.73%,“双语”占42.86%,“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占39.41%。在教材插图问题上,问卷第18题“教材相关插图”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彩色”的人最多,占67.47%。综合以上结果,受调查者更倾向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术语规范、语言规范、图表规范,利于留学生阅读与理解记忆。
现今多媒体教学发展迅速,我们也进行了相关调查。第16题“教材配套网络课程建设”调查结果中,“同意”占44.83%,“很同意”占33.97%,支持者占比高达78.80%;第17题“章节中的实验操作生成视频二维码供自习”的调查结果显示,选“同意”的占42.86%,“很同意”的占42.86%;第14题“教材配套实操指南”的调查结果显示,选“同意”的占45.81%,“很同意”的占44.83%;第15题“教材配套习题集”的调查结果显示,选“同意”的占45.32%,“很同意”的占27.09%。结果表明,中医学内容广泛,留学生单凭一本英文版《中医学》教材学习、掌握并不容易,有必要进行留学生的中医教学建设,包括网络课程、操作指南、习题集等。
第24题对教材编写团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中医从业人员编写和英语专业人员翻译”的占比高达88.67%;其次是“指导专家”,占62.56%;选“高校教师”的占59.11%;选“医院医生”的占57.14%;选“教授”的占53.69%。受调查者认为教材编写团队应由富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教授参与,结合高校教师教学反馈、相关专家指导,最后由英语专业人员翻译,解决语言障碍。
为编写一本实用好用的留学生英文版《中医学》教材,搭建弘扬中医药的桥梁,基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如下编写建议。
(1)传承是根,创新是魂。业内多主张传承与创新相提并论,但兼顾谈何容易。《中医药法》立法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医药,可见在现代医学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强调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性。在传承与创新兼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化安排[3],首先要准确继承传统中医的精华并合理应用,然后才是合理创新。没有继承,创新便容易偏离轨道,留学生学习中医更是需要正确的引导方向,教材也需要传承中医精华与特色,赋予创新的空间。
(2)理论与实践应结合海外中医药现状。理论是中医思维的根基所在,而实践应用又是海外学者追求的目标,重理论而轻实践易导致晦涩难懂,重实践而轻理论也寸步难行。
(1)传承经典,勾勒中医全貌。中医学博大精深,传承势在必行,但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教材传承以经典为重,构建中医理法方药的框架,把握难易,引人入学。
(2)面向临床,突出实用。借鉴国外教材重临床的经验,结合中医实用性强的特色,在教材中合理结合临床,应用中医学理论,便于理解、解决中西医理论碰撞下的困惑,也为将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3)合理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语言文化、逻辑思维的差异是传授中医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建设网络课程,将抽象化为具体,利于留学生理解,同时配套实操指南与习题,并在课后巩固操作性中医技能,使留学生深入理解。
需要组织一支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英语水平过硬的编写团队,一方面能对中医专业、中西医专业学术方面进行把关,另一方面也能使英语语言达到编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