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实验环节设计探索

2018-10-09 05:50:58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起诉书法律文书证据

杨 熠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西南科技大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法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普及,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学专业的培养院校都更加强调法律实践课程的教学投入,并提高了实践课程的实验环节设计要求。《法律文书写作》是实施法律的载体,是运用法律处理各类法律实务的工具。笔者在探索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探索出法律文书课程的课程教学设计可行的操作办法。

本文以课程实践素材“谢玉故意杀人案”的起诉书写作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地设计《法律文书写作》的课程实验环节。具体而言,课程的设计如下:

1 《起诉书》实验课程设计

实验课题:起诉书的写作

实验目的:在课堂理论教学掌握起诉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掌握根据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件,撰写起诉书的实践技能。

实验难点:引导学生针对真实案件的证据进行事实认定和罪名定性,展开文书制作。

实验方法:课堂写作+现场指导写作文书的核心内容

实验内容:根据XS1014案例制作起诉书的正文部分

实验步骤:

1、概述起诉书写作要求(3分钟)

2、写作案件事实部分:(20分钟)

1)讲解案件事实写作基本内容要求

2)发放格式文书,学生写作案件事实部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起诉书

京五分检公诉刑诉[2015]105号

被告人谢玉,男,1951年9月2日岀生,身份证号码110108195109021111,汉族,高中文化,无业,住址:北京市新开区柳林馆南里8号楼2门12号。2015年8月26日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北京市公安局新开区分局刑事拘留,2015年9月30日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批准逮捕,同日由北京市公安局新开区分局执行。

本案由北京市公安局新开区分局侦查终结,以被告人谢玉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于2015年10月10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本院受理后,于2015年10月13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于2015年10月13日已告知被害人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本院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被害人近亲属的诉讼代理人王新和被告人的辩护人陈杨的意见,审查了全部案件资料。

经依法审查查明:

2)点评学生实验作业

3、写作证据部分(20分钟)

1)学生分析案件证据种类,并完成填表

序号 名称 页数 证据种类1被告人谢玉的供述 32谢玉的辨认笔录 13现场勘验检察笔录 24法医物证鉴定书 15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 16温实初的证言 27视频录像资料 18到案经过 19传唤书、拘留证、逮捕证 110 110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111 人口基本信息 212 工作说明 3

2)点评学生填表正确与否,同时讲解写作证据部分的要求;3)学生写作证据部分: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下;4)点评学生证据部分的写作;5)实验小结:(2分钟)

2 课程设计要点

总结本课程的此次实践设计,设计的亮点是将起诉书正文的写作部分拆分设计为不同的实验训练小环节,通过庖丁解牛的方式,将难点逐个击破。

起诉书写作的第一个难点是“经依法审理查明”部分,首先是必须清晰的对不同犯罪构成的“七要素”有比较完整清晰的阐述。文书制作的语言要要求是概况性的归纳,而不是照搬照抄公安局的起诉意见书。其次是,写作中一定要注意定罪事实与量刑事实的写作的完整性。写犯罪事实不能将上述两种事实杂糅,常规的写法是先写犯罪事实后写量刑事实。

起诉书写作的第二个难点是写作证据部分。真实案件的证据是多种类的,比如本案,共12个证据,首先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的《证据法》准确的将证据的种类分清并标明,这是后续文书写作的前提。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证据分类比如本案中的“工作说明”、“谢玉的辨认笔录”等在实验环节结束后集中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在结合案卷的基础上真正的把理论知识点透彻的掌握。在分清证据种类的大前提下完成证据部分的写作。

证据部分与案件事实表述应该完全对应,证据论证上说明的内容要有相应的是表述.对于证据所证明的内容,比较难把握的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这个需要在不同的案件中,针对不同的证据来把握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特征明显的案件,可按实施犯罪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和其他量刑情节对证据进行分组叙述。针对证人证言和相关书证繁多,但无异议的案件,可采取高度归纳典型证据,对其他证据概括展示的方式完成证据部分的写作。

3 结语

实践教学理论与经验的不断总结是实践课程教学提高质量的必经之路,通过每一个实验环节的认真准备、精心设计,逐渐的提高《法律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确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起诉书法律文书证据
论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法律文书教学的多维透视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22
法律文书写作问题刍议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论法律文书说理——以司法体制改革为背景的考察
法学与实践(2015年1期)2015-12-01 03:41:07
手上的证据
检务公开背景下的起诉书规范化研究
起诉书和刑事自诉状的异同
检察风云(2012年17期)2012-12-23 01: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