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满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体育院(系)学生必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教育部教体艺厅(2004)9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保健学是各类体育院(系)多个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主干课程。而全国大多数的体育院(系)在体育保健学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严重制约着这门主干课程的科学教学。
为了进一步深化体育保健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促进体育学院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本文对体育保健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5E”(即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实验(Experiment)和评价(Evaluation))教学模式。
根据本研究需要,分别在中国学术期刊库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体育保健学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论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探析研究的理论基础。
为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向体育院(系)负责人、运动人体学科教师、体育保健学教师、保健学实验教师等进行访谈。
以河南省同级同类学校体育院(系)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成绩查阅等方法,对比不同模式的体育保健学教学,实行分组比较,对学生学习兴趣、实验能力,遗忘时间,考试分数等进行比较。
体育保健学是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并在体育运动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科学。它是从卫生保健学的角度去研究不同的体育运动形式与环境对人体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以及人体对体育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应与适应,以此来寻找出最符合于个体生理状况的体育运动形式,以增进人体的健康,促进体质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等几个部分。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体育院(系)在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模式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其具体表现体现在:
2.2.1 理论教学模式单一
一些体育院(系)在体育保健学理论教授时,过于机械、单调,局限于书本知识,拘泥和局限在“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把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体育保健学这一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应用学科变成了纯理论课程。长久下去,体育专业学生在人体科学方面的应用就有很大问题了。
2.2.2 实验时数较短
体育保健学的实验是为体育保健学配套开设的实验课,通过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体育保健学实验时数往往都比较短,以河南省体育院(系)为例,师范、非师范类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时数都只占到总学时的20-30%,这对于应用性比较强的体育保健学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如《身体机能测评》实验中的布兰奇心功指数测定、杜列诺夫联合机能实验、运动神经系统机能检查、心电图运动试验等,需要增加实验时数而保证实验的效果性。
2.2.3 学生学习范围被预设,被动学习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它开设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并且还要具备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机能,具有多学科集成、协作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人体在运动时各种保健问题千变万化,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时范围被预设,学生缺乏了主动性,成为了被动学习,真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反而手忙脚乱,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2.2.4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生学习体育保健学的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甚至是为了修学分、成绩及格而已。分析原因,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功利性较浓是一个原因,但对于体育保健学而言缺乏实际应用环境,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的一个原因。在英国高校,大学学习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所以对体育保健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
2.2.5 考核方式简单化一
目前体育保健学的考核方法还是理论考试+平时表现,实验部分不被重视,这样造成部分学生也就只是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忽略了动手操作技能。
图1 传统教学方法与“5E”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这种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由学生自己亲自制定获取知识的计划,能使学科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学生认知策略自然得到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认识到能力和知识是可变的,从而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展的,它既要以现有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又要将其不断地加以改进。
改变传统 “讲—记—背—考” 的模式,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固有的教学模式变成“吸引—探究—解释—实验—评价”,把呆板的课堂变成讨论式的活跃空间,这正是“5E”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图1)。
改变传统教学手段中一部教科书、一份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积极探索并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参与式、多元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
参与式教学模式改革举例:《体育保健学》第八章——体育课的医务监督。这一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抽象性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而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分组或集体备课,然后在课堂上模拟一节体育课,并让同学们相互进行医务监督,甚至可以让同学们深入到学校公共体育课中,测定生理负担量。通过这种参与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性和积极参与性,教学效果势必会提高。
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改革举例:《体育保健学》第三章——运动与营养。这一章节中,让学生对理论部分要课前通过课件、网络课堂的方法进行备课,而课堂上直接让学生进行建设性的提问,其他同学利用专业知识回答,然后,布置一些热点性、讨论性问题,如:究竟哪些食物会致癌、哪些食物瘦身效果更好,拿到下一节课上讨论,让理论知识变为热点知识,加深知识的印象。
经过“5E”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提问,而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提出技术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模拟这些问题,自己讨论,并且动手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老师指出这些方法的优劣之处。
3.2.1 吸引(Engagement)
吸引即提出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体育保健学》第三章——运动与营养。课前,提出:究竟哪些食物会致癌、哪些食物瘦身效果更好?这种问题会引起同学们很大兴趣,学生这样的热点问题所吸引,并在思考问题中产生困惑,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不同群体的膳食平衡。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
3.2.2 探究(Exploration)
探究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老师可以根据上一环节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师注意观察、倾听,并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以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深度。
3.2.3 解释(Explanation)
解释即把同学们的疑问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阶段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展示及分析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表露其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或方法的运用,老师借助于课程目标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新的概念。
3.2.4 实验(Experiment)
实验是5E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许多课程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体育保健学》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针灸、火罐、按摩、物理治疗等方法,必须让学生对相关技能自己动手操作。
3.2.5 评价(Evaluation)
评价即对概念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在这一阶段老师和学生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如果用正式的方法评价,老师可以采用纸笔测验和表现性任务等形式;如果采用非正式评价,老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任何时候进行。这一阶段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纳入到期末考核中,占期末考核的20%左右。(图2)
图2 “5E”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方式
3.2.6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原来的实验教学大多为演示性实验,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分阶段变更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具体过程大体分为四个步骤:(一)泛化阶段沿用传统的授课讲解方式;(二)分化阶段采用提问和讨论为主的授课方式;(三)巩固提高阶段采用实习性授课方式;(四)实验结束后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体育保健学》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这一章节的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设计问题,然后相互讨论分析问题,继而模拟相关损伤环境,比如出血、关节脱位的复合性损伤,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提高知识掌握能力,最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选择在学习过程中不足部分或有待深挖的部分自拟实验。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5E”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应用以及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体育科学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等体育院(系)学生体育保健课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表1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比较表
由于在“5E”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是强调课堂参与,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使学生增强自尊,树立信心,掌握更多的发展本领。通过表1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在“5E”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表2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验能力比较表
表2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课程成绩比较表(2010——2012年平均成绩)
“5E”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实验水平即时、即地的评价,发现学生的成绩、长处及时给予肯定,老师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学生实践的能力较好。通过表2发现在“5E”教学模式下,能较好地完成课堂实践内容。
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整节实验课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是从学习中得到了对训练、生活、体育教学等方面的帮助,并能总结学习所得。
由于“5E”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体育保健学学科的特殊性,增加对实验动手部分的考核比例,注重教学过程环节,并纳入到总评考核分数中,引起学生思想上对体育保健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的重视,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同时课后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相互评价来发现不足,提高能力,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考试成绩趋于稳定并稳步提高。
通过对体育保健学“5E”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项目研究,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有关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各类运动技能与体育保健的实际操作能力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运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训练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体育保健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提出“5E”教学模式,既能够切合课程的教学实际,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