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良鸿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学风建设评价指标是在不断修订中完善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风建设评价应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学习和项目课程进行。
关键词: “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风建设 评价指标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大,一劳永逸的学风建设是不存在的,因此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一所大学“怎样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的一个基本格局。“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的一种符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自主学习、项目课程为主要内容,通识教育象征“山”字的最下一横,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优良品质,服务学生的人格品质养成。“山”字的三竖,分别象征着专业教育、自主学习、项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服务学生的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服务学生能力的提升。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合服务地方发展、适应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前提是学校应该有一个优良的学风氛围,优良学风的形成肯定受到学风建设评价指标的影响,因此,研究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学风建设评价就是对照评价指标对被相关单位进行量化的过程,评价结果反馈能优化学风建设的手段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风建设评价是学风建设的指挥棒,一个好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风建设,一个不好的评价体系很可能制约学风建设的发展,甚至让学风建设毫无效果。以往的学风建设评价都是通过一些具体量化指标进行的,如“就业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上线率”、“毕业率”、“重修率”、“递交入党申请率”等,其结果是被考核的二级学院只关注这些指標的数据结果,甚至认为学风建设评价就是比较数据大小,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数据以外的学生发展变化,导致学风建设以偏概全,片面性很大,不利于学风建设的发展。
每一套人才培养模式都应有一套对应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风建设的评价指标不能照搬以前的评价指标,既然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那么学风建设的评价指标就必须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风建设评价指标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重视制度建设指标的评价
优良学风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校园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文化育人效果不够好的情况下,依靠制度推进学风建设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通过制定严格、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工作。制度不是针对个人的,是全体都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奖惩机制,“萝卜”“棒子”都要有,嘉奖执行有效果的,惩罚不遵守制度的,要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和鼓励工作。校级层面制定的制度虽然有普遍性,但不一定有针对性,二级学院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并加强管理。
二、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标的评价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加强学风建设,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很明显,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我们要看到,虽然辅导员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但多年来辅导员队伍“专职不专,兼职不兼”且“队伍不稳”“专业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岗位要求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待遇和政治地位,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一个有信仰、有活力、有担当的辅导员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辅导员以高尚的师德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着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将会使学风建设的效果更佳。学风建设评价指标要体现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抓学风建设的同时抓辅导员建设能提高效率,是一举多得的工作。
三、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通识课程建设指标的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山”字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其目标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要求,也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的要求,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新时代、新思想、新判断,是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学风建设需要创新,衡量学风建设效果的指标需要创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理论教育有机融合进行考核应成为学风建设考核的创新指标。
四、重视自主学习指标的评价
一直以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风建设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自主学习也是“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的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反思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自学的更高层次,是有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的,从人才培养角度看,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从“学什么”到“怎么学”的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能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自我学习能力是学风建设评价的重要指标。
五、重视专业教育指标的评价
专业教育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专业教育关系到学生服务社会的效率。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认为所选择的专业与预想的专业存在差距,慢慢失去专业兴趣,厌学情绪表现明显,部分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无概念,不注重专业知识积累,不参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与专业老师交流较少,业余时间很少投入在专业领域,导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就算毕业也很难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现在国家提倡“工匠”精神,就是希望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在自身专业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创新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难题。将专业教育效果作为学风建设评价的指标,有利于专业学院更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改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片面认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六、重视项目课程和社会服务指标的评价
项目课程主要是通过实践提炼出相关理论知识,来源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在动手过程中学会知识,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做中学”。项目课程主張把工作过程设计成为学习过程,现在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了“一大箩筐”,但是到实际生活中,遇到需要操作的情况,往往不能适应,迫切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课程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目课程的开展与毕业生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项目课程最佳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产学研基地建设都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服务社会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平台,学校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把项目课程和社会服务纳入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有助于各二级部门积极响应政策,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风建设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个评价指标的确定是通过反复敲定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不一定要全部否定之前的评价指标,而是在之前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沿用好的做法,沿用有效度的评价指标,改进老套的评价指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新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学风建设评价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丹.明德.致用: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06):44-48.
[2]代长青,袁慧.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高校学风建设[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3):97-100.
[3]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课题项目:本文为铜仁学院2017年度辅导员专项课题《“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以铜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fdykt20170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