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
[摘要]本文根据十九大关于教育方面的精神,指出了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根本前提必须是以人为本,路径是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的教育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是指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树人,是指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有知识、有技能、有思考分析能力的适应社会的人才。
一、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轻视思想道德教育、人文教育、法制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严重
目前在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道德、人文、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道德、人文、法制教育,忽视学生的意志锻炼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内在灵魂的塑造,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目前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财务、会计不断在变化,中国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也经常调整,然而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有的课程甚至十几年如一日使用一本教材,所教知识严重滞后时代发展,学生毕业后恍若隔世。
(三)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效果不好。这种教学方式的错误根源是,将老师看着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会计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学校在学生毕业前会安排学生去企业单位实习,但是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很多大学生实习的目的比较功利,就是为了通过实习鉴定,实习几天就走人,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找关系盖章,蒙混过关了事,这样很难达到实习效果。
(五)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中国大学实行“严进宽出”方式培养人才,导致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放任自流。日前,教育部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
(六)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当前会计专业的教师参加工作大部分是“学校到学校”的方式,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担任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没有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纸上谈兵,传授课本知识,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以人为本的会计专业教育改革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有模式的改革,目的是将大学教育引导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正确道路上来。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加强道德、人文、法制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
会计专业学生中,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影响,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普遍存在着,球星、歌星甚至低俗网红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的崇拜对象。有少数学生道德品质下滑,以炫富为荣,追求金钱功利。学校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加强诚信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以及劳动光荣的道德观念,在校园中形成讲诚信、讲道德的良好氛围。还要加强正能量宣传,通过道德模范巡回演讲、优秀学生报告会、师德师风论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好向善、见贤思齐的意识。
2.加强人文教育
应当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始终,为学生的全面、科学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要通过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精神品位和格调,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具体做法是,会计专业的课程要适当增加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课程作为必修课,必要是适当增加一些艺术类的课程作为选修课,还可以在校园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3.加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目前大多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思想单纯,一直与社会接触较少,社會生活经验少,缺乏人际交往中的经验,法制观念淡漠,对一些人或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特别是上大学后远离家人,遇事时没有判断能力,容易惊慌失措,上当受骗。近年来各地频发大学生因贷款被骗或被胁迫的案件,还有会计专业学生找兼职工作被骗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学校一定要开展法制教育,所有专业都应通过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学校可以展一些活动,向全校师生宣传防火、防盗、防诈骗、合理交友、交通安全、禁毒等知识,使在校大学生自身的遵纪守法观念得到强化,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并适应社会须做必要的准备。
(二)以人为本的课程和专业教材改革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必须考虑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着眼于学生日后就业以及职业发展。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材要结合学生情况使用,重点本科、一般本科、专科、高职院校大多都开设有会计专业,但它们的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设置的课程和使用的教材应有所区别,各校会计专业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调整教材难度、专业知识范围以及应用性。
2.使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教材。目前,企业经济活动中,房地产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以及其他融资等行为十分常见,教材中应详细介绍这些业务和会计处理。
3.使用重业务流程的教材。现在财务会计教材基本上都是以会计分录为主,老师讲课也是以会计分录为主,学生学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怎样做会计分录,这种教材脱离了企业的实务,学生学了几年会计,也不懂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因此,高校应以人为本选择详细介绍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教材,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和处理企业的业务,而不仅仅会做会计分录。
4.从学生职业前途考虑,增加管理会计内容。相比财务会计以核算与监督为主要职能,管理会计侧重预测、决策、分析、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学生如果仅仅重视学习财务会计,去企业只能做算账报账的简单工作,但是当前会计转型要求会计专业学生不仅懂会计,还要懂管理,只有将会计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样的会计专业学生在职场中才有好的前途,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所以,会计专业一定要增加管理会计的份量,将学生培养成懂企业管理的复合人才。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改革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被证明是落后的,正确的教学方式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不再是中心,而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吸取知识,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特质的自主发展。现在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代,翻转课堂、微课、慕课(MOOC)等多种新型教学技术方法的发展让人耳目一新,它们以新思维、新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会计专业知识分化为零散又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比较符合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理、思维路径。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重点是学生思维模式训练和培养,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所以新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就是能力培养,特别是思维分析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问题让学生研究探索,学生根据问题,自行开展教材预习、网络查询、数据分析等,课堂上,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并做最后总结。
(四)以人为本的专业实习建设和改革
实习是会计专业学生一个很好的岗前练兵的机会,学校应重视和加强毕业实习工作,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中,应注意不能流于形式,企业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业务流程中去,接触企业真正的业务处理过程;另外,建立学生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不尽力实习及弄虚作假的学生,学校应给予考核不合格的评价。
(五)以人为本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和改革
对学生宽松不是对学生好,会计专业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淘汰率,增加学生的压力和竞争的动力。会计专业可以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考证通过率、毕业实习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合格学生可以被要求退学、休学,或者不发毕业证书,这样才能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否则,大量学生毕业即失业,国家教育资源浪费,谈何以人为本?
(六)以人为本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
为了解决教师实践经验缺乏这个问题,学校应从以下幾点人手:一是聘请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会计师担任专兼任教师,他们可以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能更加形象具体地将会计知识呈现给学生;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教师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弥补实践经验不足;三是召开交流座谈会,让教师和企业的财务经理、会计主管等专业人士交流讨论,传授技能技巧和实践性经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三、结论
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不少,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改革的路径是以学生为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通过改革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法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深造、就业以及今后的职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一切有利于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