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莲
摘要:中国钢琴作品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它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必然联系和历史渊源。虽然中国钢琴作品以其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冲破了中国传统以线性思维单音体系为主要音乐表现特征的创作手法,但是在实际创作上还依然保留着我国传统的线性思维中注重旋律的特点,因此,在演奏中也应该强调对旋律的弹奏,这是体现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重要表现特征。
关键词:中国钢琴;演奏;思考
中国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和韵味,不像欧洲许多作品那样更多的是承载了作曲家的个人情感,中国钢琴作品的意境是处于客观描摹和写意的状态之中,而作曲家的主观情感则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符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
如果说意境是作曲家对音乐作品的外部感受和体验,那么韵味就是作品所蕴含的风格与魅力,中国音乐的特征在于悠远的内在韵味,韵味是音乐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演奏者对于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演奏者与作品之间存在着“二度创作”的空间,在作品——演奏——听众的音乐活动模式中,以演奏为主线使作品、演奏、听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演奏者既忠实于原作又充分显示出自己的个性,这是符合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传神之处主要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和音色的丰富多彩,韵味的表现则显得独特而神秘,中国钢琴作品正是蕴含了一种“心随音运、乐隐于形”的美学特征,通过演奏把中国传统音乐的那种“中和、深邃”的品格,“静、虚、淡、远”的意境,“有形有神、形神兼备”的韵味演绎出来,体现出中国人对清雅、高妙意境的一种追求。
“和”这个带有“中庸之道”的词汇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音乐领域中的应用,王光祈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就阐述了中国音乐“和”的思想,他认为中国音乐“和”的思想所强调的是既不过分、也无不及的音乐表现分寸,因此,弹奏中国钢琴作品应该追求整体美与和谐美的演奏风格。“和”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演奏中强调分寸感与含蓄美,它有别于欧洲音乐所充满内在的情绪动力。诚然中国音乐风格表现为含蓄和富于暗示,那么对作品的表达与欣赏也就可以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了。“中和之美”特别体现在对中国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中,例如:王建中根据古琴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梅花三弄》就生动表现出宁静致远、深邃淡雅的意境,该曲运用了深沉、中庸的旋律,富有层次地刻画出梅花傲雪高潔、清隽俊秀的风格。
二、准确的把握作品音乐风格
整体演奏思维是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对演奏整体构想的综合思维方式。整体演奏思维强调演奏中整体结构的层次感,这就要求在钢琴演奏时既重视音乐旋律的走向,也重视和声织体的变化。中国钢琴作品通常以旋律的线性思维为主要表现特点,决定了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强调旋律和织体的流动性,由此构成了中国钢琴作品注重旋律的演奏特征。很多中国钢琴作品都是从单音旋律的古曲改编而成的,因而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注重旋律线条流动和整体结构连贯的特点。中国钢琴作品所具有的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使钢琴演奏者必须以整体演奏思维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的音乐特点,准确地演奏作品的音乐风格。
三、正确的运用技巧
音色模拟也是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问题,音色是一种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概念,音色作用于人的联觉是认知和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手段。联觉不仅使人产生听觉的体验,而且还可以使人产生某种非听觉的体验,并且使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发生对应关系,不同的音色会使人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黎英海根据古琴曲改编的钢琴作品《阳关三叠》利用了几小节模仿古琴的音色,使人仿佛看到古人惜别友人的情景,这种音色使人产生一种特定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淡雅的情思与气氛。再如:王建中根据同名民间唢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百鸟朝凤》利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模仿大自然的声音(鸟鸣、蝉叫等),将百鸟争鸣的欢悦景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可以这样说,音色模拟是中国钢琴作品呈示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从音色上模仿一种声音或音响概念也是表现特定意境的需要。
意境和韵味是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因素,意境是音乐作品的外部特征,韵味则是音乐作品的内在气质,它们是构成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美学特征的基本内容。中国“中和之美”的古典哲学思想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中具有特定意义,它是区别于演奏欧洲钢琴作品的重要特征。整体演奏思维是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从宏观上准确地把握中国钢琴作品整体结构的层次感。音色模拟是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手段,它是唤起联觉体验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发生对应关系的关键环节。
总之,中国作曲家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这些被刻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烙印的钢琴作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味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充分显示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