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摘要:东汉初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起来,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形式(石窟艺术、建筑艺术等)也得到發展。佛教的传入使得玉雕艺术中产生了佛教题材,佛教题材玉雕作品受到佛教题材艺术形式的影响至今。本文叙述影响当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发展的因素,意在与各位玉雕同仁总结交流如何在当代做出更好的佛教题材玉雕作品来服务大众。
关键词:佛教题材;玉雕艺术;传统文化;现代审美意境;产品设计
影响当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发展的因素有两点:一是传统佛教艺术形式,二是现代审美意境的思想。许多玉雕家都在传统的佛教艺术形式中找寻新的创作灵感(如许亨等),或在现代审美意境的影响下做出一些不同于传统佛教造像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杨曦、侯晓锋等),这些作品成为了当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的新鲜血液,使佛教题材玉雕艺术在当代蓬勃发展起来。
一、传统佛教艺术形式对当代玉雕发展的影响
东汉初年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形式(如石窟艺术、建筑艺术等)得到发扬,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都结合各自的情况和艺术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艺术姿态,佛教艺术在中国这个历史广、民族多的国家更加多姿多彩。佛教传入中国后人物造型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逐渐“汉化”,就是最初从印度人模样逐渐演变成中国人模样;另外在不同历史时期佛造像的形象不完全一样,这说明佛教艺术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对玉雕艺术影响最大的就是佛教艺术形式中的佛造像艺术,尤其以四大石窟艺术(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为主,四大石窟艺术对于佛教题材玉雕作品的影响至今,从古至今许多佛教题材玉雕作品都脱胎于其中的传统佛造像艺术。传统佛教题材玉雕作品在当代仍然占有很大市场比重,这种题材的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当代的市场与文化双重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当代玉雕家不满足于简单的临摹传统作品,而是将传统作品推陈出新,面对当代“出新”问题玉雕家对“陈”的文化价值研究越来越深。
在研究传统佛教艺术形式并化为己用的玉雕家中许亨先生是最为独特的一位;许先生曾系统的学习雕塑艺术,对传统佛教艺术形式有着很深的领悟与见解,同时他以玉石为材料,利用玉石的材质美感以及传统佛造像艺术中的文化属性进行创作。他的作品《文明》系列通过对犍陀罗、北魏、北齐几个时期的传统佛造像进行研究的同时不失个人的见解、学养与风度,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文化属性与独特性,受到了观赏者与消费者的一致追捧。
二、传统佛教题材对现代玉雕审美意境的影响
在对现代玉雕艺术作品的表现上除了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在程度、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玉雕艺术也要借鉴学习其他艺术形式。现代玉雕艺术作品的审美思想要求作品必须高度地概括、夸张、寓意、象征,在注重作品内容深度的同时还注重作品形式的外化。在作品设计的表达形式上玉雕家们也借鉴其他相近艺术的形式进行设计上的创新,这样的做法有益于在玉雕设计上找寻新的方向的同时对自身设计能力有了解,并且这种做法克服了传统玉雕设计上的盲目性和墨守成规。这种思想在创作深深地影响了现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当代玉雕作品的设计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做出改变并出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这些玉雕家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出现合理的夸张和概括,表现出或写实或写意的多重属性,使玉雕作品的表达达到极致。
在采用现代审美意境想进行佛教题材玉雕艺术创作的当代玉雕家中,杨曦先生和侯晓锋先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杨曦先生利用西方美学观点以及“剪影”这一艺术形式来重新定义佛教题材玉雕艺术,他的作品《莲相》突破了传统的观音造像而使用莲花瓣与观音剪影的形式对作品重新设计,赋予了古老的题材新的艺术生命;侯晓锋先生专门进行佛教题材玉雕中弥勒佛形象的创作,他的弥勒题材玉雕把作品重新设计为生活化的“笑口常开”而并非传统弥勒题材作品中僵化的“笑口常开”,使这种弥勒题材玉雕对于观赏者和消费者来说增添了一丝亲切感,使人真正的心生欢喜。杨曦和侯晓锋等当代玉雕家的佛教题材玉雕作品都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具有自己思想的新艺术风格,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加了当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新的感染力。
三、结语
当代凭借工具的改进、工艺的进步、题材的丰富成为玉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作为玉雕艺术中的传统题材在当代是要创新求变的。影响当代佛教题材玉雕艺术发展的因素有两点:一是传统佛教艺术形式,二是审美意境的思想。当代在这种影响下,需要当代玉雕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多吸取外来因素,在自己作品表现和个人艺术修养上多推敲,用最大努力去创新传统,创造经典,让优秀的作品见证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