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培养翻译技能

2018-09-29 08:38祖丽皮耶·麦麦提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传统的翻译观来说,改变了以文本为中心、语言为中心的观点,充分发挥翻译人员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理论基础;翻译能力

引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较之传统的翻译观来说,改变了以文本为中心、语言为中心的观点,充分发挥翻译人员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由此实现译文即能尊重原作者对当时、当地的描写,又能让读者较易接受和理解。

一、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实质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思想内容准确,明白通顺的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要保持原文原有的风格之外,对翻译文语言使用者来说应该像自己的语言一样说,写得流畅。可以看到译者的认知以及多重互动角色的认知要相互协调,才能使译文达到表意清楚、易于理解、多重尊重。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尊重了翻译的两个阶段的同时,更加尊重了此阶段中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具有了现实性和客观性。它追求翻译的平衡性,不宜完全尊重原文,也不可随意发挥,要有创而有度。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要求译者务必尽量善于表达原文所讲述的客观和认知世界。这种从认知学角度提出的翻译活动的标准,更具合理性,它会对培养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翻译能力的定位

德利尔:“翻译是一种能力,是以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为基础的一种重新解释和表达的能力。是以编辑技巧为基础的一种重新表达的艺术。”他提出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是

翻译能力的核心,这为译者提供了解释翻译能力的依据,结合认知语言学,我们说翻译能力可以定义为以下三点:

1.重构原文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把原文重构为读者可以看懂能够理解的译文。这需要译者要在充分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认知和对事物的体验,准确把握翻译目的,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这是一个使译者体现创造力的主要过程。

2.自我控制、把握立场的能力。成年人都有判别是非的能力,阅读过程中会因为情节或者观点产生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译者,翻译的作品不能含入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那样会使翻译出的作品失去了原文的真正内涵。因此,译者要在翻译的过程中磨练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控制加入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等各种主体因素,使翻译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翻译能力是在译者本身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阅读原文、分析原文、在尊重原文基础上重建原文,以使作者、译者、读者三方达到平衡,这决定于译者的知识能力、创造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翻译能力和认知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认知语言学将现实和认知视为语言(或内容)的本源,人类通过认知活动使现实得以在语言中体现,是一种源于现实,经过认知,最后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因此,认知语言学不是把关注点单纯的放在语言上,而是同时关注语言习得的全过程。就翻译活动来说,它在原文与译文之间考虑到了认知这个环节,将语言文字對语言文字进行翻译,融进了体验和认知。

首先,是对原文的分析。原文的构成一般为文字、词语、段落、格式等等。译者要对其每一个方面进行关注和研读,充分利用自己的认知,结合原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真正置身在原作的彼时彼地、彼思彼想之中,才能使译文充分体现原作的特点。这期间要投入译者大量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在翻译的起始阶段,译者就要经历一番认知过程。

其次,是重构原文。对于原文的重构,同样要加入大量的认知与体验。翻译是具有目的性的,在翻译的初期,选定翻译的文本必会有一定的意图。因此,译者在阅读分析原作的基础上,还要以翻译的意图和目的为目标,加入新的认知和体验,才能够合理的处理原文,让译文发挥预期的功能并为读者所接受。

四、认知语言学下翻译能力的培养途径

翻译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翻译一部好的作品,会给读者都带来丰厚的精神食粮。翻译一篇好文章,会给读者一个有益的启迪。具备优异的翻译能力,会为读者准确了解世界提供可靠依据。其一,把握宏观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翻译),这是一个宏观的翻译过程,要让译者从宏观上把握这一过程,并在进行翻译活动中严格落实。要让学生关注语言之外的作者、背景、人物、文本。使他们体会到翻译不只是语言与语言的简单转换,也不是单纯的掌握了语言转换技巧就能够学成的。其二,参与微观翻译过程。翻译工作看似简单,实质是很复杂的。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翻译的方法,并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就要让他们亲自参加翻译过程,在宏观把握翻译原理的基础上,感受微观的实际翻译活动,会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整个翻译过程的关键。其三、对比性研究学习。原文与译文的对照学习也是培养翻译能力的好方法,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译文,由他们自行分析对照,寻找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异同,不同翻译版本之间的异同,通过对照理解认知和体验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强化他们的认知和体验意识,对培养翻译能力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认知语言学作为翻译学习的理论基础,打破了传统的提供原文。翻译之后,根据参考译文对有关的翻译问题进行讲解,评价学生翻译的得失的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劲秋等编著.2005.《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陈恪清.张玲编.2005.《大学英汉翻译教程》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3]程永生编著.2005.<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刘彤,陈学斌.2006 “外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初探” {J}《科教文汇》12 月下半月刊

作者简介:祖丽皮耶·麦麦提,1994年9月, 女,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