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培养刍议

2018-09-29 10:26周新剑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辅助线思路图形

周新剑

数学观察能力是中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与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猜想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共同组成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结构.数学观察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于数学材料形式化感知的能力,对问题形式结构的理解能力,对数学现象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准确概括数学关系和迅速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简化数学思维过程和简便运算的能力,以相似的结构进行迁移的思维能力.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对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其数学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分析观察能力的特点.

1.变通性特点.

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细致、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二是把握特征会联想.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在解题时,需要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的知识,作出相应联想,打开问题的缺口.

三是换个说法善转化.转化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其本质特征就是换个说法.具体来讲,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尝试换个说法,以实现转化的目的.

2.批判性特点

首先,要学会质疑.当问题较为复杂,解题思路、方法不够明确时,可设想“问题能再简化吗?”通过简单观察,比较类似问题的情况,从而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简化问题.

其次,要善于反思.当问题较为抽象,题意不够明显,思路、方法难寻时,一般可反思问题能否具体些.一些从正面观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反思能否从其反面进行观察.同时,也要养成在观察过程中反问自己的习惯:观察所得的结论有根据吗?观察正确吗?这是最终结果吗?等等.

3.发散性特点.

数学观察的发散性指的是对一个对象能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在教学中,可采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办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比如,教师可以对例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地变换,改变命题的设计和结论,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观察和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开阔思路,寻求多种解决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呢?下面谈一些体会.

1.精选问题设计,体现观察特征.

策略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一个大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行动、思考、选择.解決问题的策略有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之分.一般策略适用于常规问题的解决,如分析法和综合法;特殊策略适用于非常规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由于数学问题本身的数量关系、结构特点不同,适用的观察策略也就有所不同.如一些问题,仅从文字条件去理解数量关系较为困难,但是通过画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便能很快观察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把握方法,体验观察策略价值.

策略和方法是有区别的.“方法”主要是指怎样做,如计算的方法、画图的方法等,它属于程序性知识.“策略”是怎样做好,是对多种可行的方法作出选择.制定策略需要对方法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观察策略的形成需要学生体验其价值.例如,几何题中如何添加辅助线,因为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要添加辅助线,关键就是观察复杂图形中包含了哪些简单图形,所包含的简单图形是否完整.使简单图形完整的过程就是添加辅助线.所以,观察策略是建立在对方法内容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3.提高认识,体会观察策略内涵.

策略也是决策.决策时要认识到策略和方法也是有联系的.策略的形成要以学生学会并掌握方法为前提,因此体会策略内涵要从学习方法开始.没有方法的习得,就没有策略形成的条件.反过来,学生形成了观察策略,就能更加自主、合理、灵活地应用方法,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学生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等方法,能够洞察对象本质以及揭示对象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总之,我们要在把握数学观察的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数学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猜你喜欢
辅助线思路图形
怎样添辅助线证全等
不同思路解答
两种重要的辅助线
浅谈辅助线在数控切割中的应用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分图形
找图形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