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芳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背景
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都会听到有些家长说,孩子在小学阶段数学很优秀,到了初中,数学成绩直线下降,甚至已经害怕学数学了,这样的现象其实还很普遍.由于小学的数学知识比较具体、直观,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中学的数学知识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扩展,呈螺旋式上升,对知识的理解也要求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让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注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心理适应等方面的衔接,寻找跨越教学断层的途径,使七年级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学习.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意义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更多的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生活中,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培养目标来看,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基本都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培养的能力;从课改理念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三、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因
1.心理方面.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小学升中学考试,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放松了两个月,一下子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再有,这个阶段的学生正进入青春期,当学习出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2.教材方面.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而初中数学概念多而抽象,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逻辑性强,要求学生迅速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许多学生不适应.
3.教法方面.在小学阶段,由于课程少,题型简单,课时比较充足,因此,教师讲课的进度较慢,对重难点内容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各种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择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有些学生难以灵活运用.
4.学法方面.在小学阶段,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而初中数学课堂内容多而抽象,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若学生仍然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不善于独立思考,不注重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将致使学习困难较多.
四、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心理上的过渡.
开学的第一、第二周中,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教学的进度, 主动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谈谈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些特点、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恐惧感.课堂上力争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化的数学模型等,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关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弱的学生,多给他们以理解、信任、鼓励, 使他们树立起牢固的学习信心.
2.教法上的衔接.
(1)搭好阶梯,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容易出错易容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達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立足于大纲和教材,立足于学生基础,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起点低、步子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能忽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同时也要以学生持续性发展为目标.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3)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实例、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找准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愉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