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策略

2018-09-29 10:26徐文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三角形设置数学

徐文峰

问题是知识的现象和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分析对象,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同时,问题也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主要原动力.问题教学,就是以初中数学知识为基础,以初中数学问题为载体,以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问题化教学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式,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在问题化教学中,不断创新与实践,紧扣问题精髓,发挥问题教学的最大作用.

一、问题设置凸显趣味特性,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千百年教育实践的证明,能够促进学习成功的一系列因素中,兴趣的推动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这一节课程时,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还应该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生活问题,激活学生学习“发展最近区”.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问题学习的兴趣,紧扣问题精髓,设置如下问题:学校为了提高硬件环境,到某公司定做了一批三脚架用于教室摆放电视机,要求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后勤部门为了使产品全部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部门职员小明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是为了提高效率,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两个呢……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个生活实例,请学生和小明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最后,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验证,量几个数据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点也顺势展开.

在本节课程中,教师抓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趣味化、生活化的例子,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二、问题设置凸显“活”性,提高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新课改要求课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就是说,问题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凸显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活”化问题设置,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全等”有关知识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理解,教师可以“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分析的方法,从而掌握解题思路.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边板书边设置如下问题:

在如图所示,AE=CF,∠DAF=∠BCE,AD=CB.问,△ADF和△CBE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在这个问题的解答教学中,教师应摒除传统的“一手包办”的教学模式,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然后,在学生逐渐完成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解题情况,将问题进行适当变形,即设计如下问题:如果将△BEC沿CA边方向移动,可得出三种情况,请学生画出三种不同的图形,并且,证明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边的结论是否还成立.最后,教师把解答问题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中一步步深化有关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

在本节课程的学习中,教师“活”化问题设置,先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利用三角形有关的知识进行证明,再一步步深化知识的应用,从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问题设置凸显差异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

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人人获得发展进步”的整体教学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不应该只注重于优秀学生的教学指导,而应该将教学目光投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设置有区别、层次性的问题,促使所有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都能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學中,问题性教学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扣问题的精髓,通过问题设置的趣味性、“活”性、差异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三角形设置数学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