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随着当前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于被动,他们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去索取知识。但是当今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而是更加要求学生能力的提高。其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教师就要善于调整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一种更加高效的课堂中进行学习。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普诺奥写过一本书,叫做《快乐学习法》,他在书中对于快乐学习是这样阐述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是一种快乐;当学生通过努力学到了某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快乐;学生完成作业是一种快乐;学生上课发现自己的疑问,然后提问教师是一种快乐。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快乐的事情。
但是,纵观当前初中阶段的教学,由于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他们的学习任务是十分紧迫的,这也就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注意力主要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面,而忽略了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这也就使得学生们长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是被迫坐在教室里面学习的,他们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也就是他们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根本原因。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就要善于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思维,包括理解能力,也正处于一个发展中的状态,所以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可以在每节课前预留出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把这部分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按照班级的名册进行排序,让学生轮流利用这三到五分钟进行课前的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例如,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或者是某本书,为什么喜欢,另外,学生也可以讲一讲自己身边最近发生的比较有趣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有效地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通过新颖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为课堂的良好氛围打下基础
做好一节课程的导入工作,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导入部分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节奏以及气氛。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导入部分进行精心设计,利用趣味新颖的引入方式,打开整节课的讲解,可以为课堂氛围的营造打下基础,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往事依依》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适当的设计引入的情况,由于教材中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作者对于往事的回忆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一讲自己童年时候发生的趣事,充分引导学生产生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入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大家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想给我们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通过这种方式,巧妙的导入新课程,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适当地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机会去思考,然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从而获得摘到桃子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以此類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然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对于教材内容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的问题或者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布置小组讨论,全班探究,引发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帮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样一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而教师也能够减轻教学的压力。
二、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丰富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中多媒体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调动起课堂的氛围。具体来说,促进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有以下几种方式。
1.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内容的拓展。尤其是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相对来说,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也就是说,语文学科可以设计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也很多。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就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网上进行搜集,汲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的知识储备,从而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讲解《奇妙的克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大量的搜集克隆技术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还可以寻找相应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一种视觉冲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烘托课堂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声音,色彩,画面的不断变化,带给学生全方位的冲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特定学习情境。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适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找出范文朗读,在屏幕上显示出情景再现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当时的场景,然后,在范文朗读的过程中配以《父亲》的背景音乐,从而将学生完全带入到文章所描写的场景中,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使得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营造出一种开放探究的课堂氛围
为了更加有效地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通过一些手段,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开放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中,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
1.适当地进行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课堂提问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最为快捷的方式。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通过课堂提问,结合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时,由于本文比较难懂,有些知识点比较隐晦,所以,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设计出问题进行提问:
(1)在你看来,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孔乙己真的死了吗?为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使得学生们处于一种困境当中,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探究。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营造出探究的氛围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放飞自己的思维,充分地联想,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思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師在引导学生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当讲到其中的愚公精神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他觉得愚公精神在当今的时代不值得提倡。这个问题就十分有趣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顺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讲一讲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质疑。觉得不应该提倡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而愚公精神就意味着没有效率,仅仅是一味地坚持,既然他们在山里居住不易,那为什么不能直接搬出来呢,那样岂不是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探究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总的来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课堂上的主宰者,学生们充当的是被牵引者。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也是死气沉沉的,教师如要邀请某位学生起来发言,大多数时候,学生们都会低下头,不愿意表达,这都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知识本身,而忽略了课堂氛围的营造。所以,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