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2018-09-29 01:23李君如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方向总书记

_ 李君如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庆祝和纪念40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是因为这场新的革命奇迹般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使得“站起来”的中国人能够以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走向“富起来”“强起来”。而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庆祝和纪念,就是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夺取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里,谨以“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为题,总结改革开放的一个经验。

4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没有犯大的错误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这些诗词名句,常常被我们用来描述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4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刹那,但是这“一刹那”在中国却是天翻地覆的“一刹那”。

在这“一刹那”中,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取代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开放型经济取代了封闭和半封闭的经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更新了原有的发展布局,中国正在迅速成为政治经济大国,我们在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国际地位明显上升。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国民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当年占领中国首都北京的“八国联军”即8个工业化国家,除了美国和早已不存在的奥匈帝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超越。2000年至2002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了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法国,成为世界第五;2006年又成功实现了对英国的超越,成为世界第四;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对德国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三;接着是201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又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日本曾于1968年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这部中国“超越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史,就是中国和平崛起史。

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是中国人民的艰辛奋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这一切,我们都已经做过总结。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40年里,没有犯过大的错误。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而又艰难的革命,要不犯一点错误是很难的。“事非经过不知难。”40年改革开放,40年攻坚克难,这40年间,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到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要不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从要不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要不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等等,我们经历了多少重大历史关头的挑战?在这些关头,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有可能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这是对我们党和党的领导集体真正的考验。但是我们挺过来了,不仅没有犯大的错误,而且在经受考验中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犯了大的错误,我们还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吗?尽管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反问。因此,“40年改革开放没有犯大的错误”这样一个使得我们能够取得历史性进步的重要原因,不能不说。说了,就是要提醒我们,改革开放还在进行中,改革开放的路上还有数不尽的挑战和风险,决不能犯大的错误。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立场、正确的原则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成功面前更要保持清醒。为什么中国在40年的改革开放道路上没有犯过大的错误?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早在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已经深刻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三个有”,既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体现了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一开始就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清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三个有”,即“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强调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三个根本要求。那么,我们是怎么坚持这“三个有”的呢?

一是我们在思想理论上非常清醒,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而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改革,我们一开始就强调,它对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即具体制度,是革命;而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自我完善。也就是说,改革作为一场新的革命绝不是革社会主义的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得非常清楚:“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得很明白:“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叫什么?这就叫坚持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

二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中非常清醒,改革不是什么都要改,不是什么都要按照一种方式改,必须明确“改什么、不改什么”。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是正确的。但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如果我们也是按照这样“取代型”改革的方式去设计,则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我们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无论从建立的历史条件来讲,还是从制度的本质特点来讲,都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的民主制度,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从别人那里照抄照搬过来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更好地完善这些制度,而不是用什么多党制、两院制去取代它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之初,就鲜明地提出了改革中要明确“改什么、不改什么”的问题,并说这是问题的“实质”。他的原话是:“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我们不能邯郸学步。”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不能离开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胡改乱改,而要永远记住“改什么、不改什么”这个“实质”性的问题。

三是我们在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非常清醒,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每当我们面临一个重大的发展或攻坚的历史性关头,就会遇到道路的方向性选择问题:是走“老路”“邪路”,还是走“新路”?“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遇到了这样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是以大无畏的开拓创新精神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后的中国,遇到了这样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与时俱进,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遇到了这样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在思想理论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又一次遇到了这样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和实践是最权威的,每当我们的改革发展遇到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面临道路的方向性选择和历史性考验时,选择的都是“新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选择走“老路”或“邪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指出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40年没有犯大的错误?就是因为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特别是在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清醒,在道路及其前进方向问题上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而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什么都要改,不是什么都要按照一种方式改,必须明确“改什么、不改什么”;在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这三条,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在改革中应该坚守的方向、立场和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毫无疑问,要破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完成新时代的战略任务,还是要靠改革,靠全面深化改革。而今天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正确立场、正确原则,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提出后,有人只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不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有一个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关系问题。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显而易见,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即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改革的总目标,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片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制度改革”与“制度自信”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既是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又是今天改革“啃硬骨头”的客观要求。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此有明确的要求,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关于怎么处理好“制度改革”与“制度自信”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也就是说,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解放思想必须从我们的国情实际和人民的要求出发,而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制度改革并非是我们的制度不好,而是要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复杂问题,也就把握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坚持我们的战略定力,警惕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改革不可能没有困难,也不可能没有干扰。40年改革历程,从来不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2013年11月12日,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过:“社会上很多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此,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有些表面上似乎对立的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和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它们常常相互助长,推波助澜,干扰我们的决策和工作。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我们更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战略定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就一定能够在复杂变动的情况下正确把握方向、立场、原则,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方向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习总书记“下团组”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