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屹
[摘 要]美术教育同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美术“塑形”,传统“立根”,文化“铸魂”,缺一不可。学校的隐性课程、校本课程如何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美术特长,如何通过合理引导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他们在文化传统的润泽下自觉地朝着美术特长的方向前行呢?学校应打造传统文化的隐性课程,生发学生美术特长发展的内驱力;创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美术特长发展的兴趣点;搭建弘扬传统文化的多元平台,展示学生的书画特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引领;美术特长;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0102
美术教育,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如果仅从技能技法去教学,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这是部分学生对美术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如何去规避这种情况呢?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灵感和方向。
一、打造传统文化的隐性课程,生发美术特长发展的内驱力
隐性课程包括优良文化建设、优美环境营造等各方面,是涉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空间布局的重要考虑,常常以主题式、综合性进行安排。
1.综合性的传统文化的隐性课程,点燃学生内心艺术的火种
校园文化建设常常体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底蕴。公元1130年,抗金英雄岳飞在建康城(今南京)南郊将军山一带击败金兀术,收复建康城,将军山小学就因坐落于将军山脚下而得名。学校在“打造‘将军文化,培养学生特长”总体思路的引领下,在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上,专门制作了以《满江红·写怀》全词书法和“岳母刺字”壁画为背景的墙面文化雕塑。学校以古代兵器盾牌的形状作为校徽标志,还设计了古装的“飞飞”“珊珊”图案的卡通标识,建有汉字“礼”字的真、草、篆、隶书法字体的传统文化宣传壁等。这些综合性的各类主题的传统文化环境建设,变无形为有形,形成了隐性的书画课程资源,对学生书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也体现了文化育人的理念。
2.名家书画作品图片长廊,启发学生美术特长发展的自觉性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热爱,也要教育他们尊重、理解国外的美术学优点。基于此,学校建设了涵盖“中国美术欣赏”“中国书法欣赏”“外国美术欣赏”三方面的书画大师作品介绍廊,总数达140余幅。中国的书画大师徐悲鸿、齐白石、颜真卿,外国的伦勃朗、达·芬奇等大师的作品让学生得到了艺术的启迪。书画长廊实现了“小将军”(我校学生)与“大将军”(书画大师)的零距离接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了他们美术特长的发展。
二、创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激发美术特长发展的兴趣点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体现学校地域特色、办学特色的重要阵地。
1.开发《满江红》综合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美术兴趣的提高
学校为了进一步发掘办学的历史文化渊源,激发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情怀,扎实推进教育部“2+1项目”的落实,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集全校师生、学生家长的智慧,开发了《满江红》综合校本课程,分成五线谱、简谱、拼音、歌词、英文、拳法简笔、拳法照片、《岳飞传》中古代将士和古代兵器泥塑等几类。
人物表现常常是学习美术时较难刻画的,通过《岳飞传》故事情景的介绍,运用国画、线描、剪纸等各种形式表现古代将士,用彩泥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和古代兵器一时成为全校学生的技能秀。学生不仅秀了技法,也表达了对岳飞将军的热爱。为了评价学生的校本课程学习水平,学校组织各学科组认真制定系统的考核评价标准和随堂记录表,形成了一套评价考核体系,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
《满江红》综合校本课程得到了教育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学校因此承担了南京市的展示活动。我上了一节《满江红》综合校本课程“‘满江红拳简笔画”展示课,根据校本课程中的学生拳术照片分镜图,从人物线描绘画方法上进行示范引导,全班51个学生任意抽签选出不同动作的人物造型,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绘画,由简笔“棍棒”式的比例结构图入手,再具体描绘人物五官和四肢的动态等,结束时将51个学生的作品按武术动作顺序组合到黑板上,就成了学生手绘版的“‘满江红拳图”,充满了童趣。51幅图缺一不可,这切合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就感。通过评价和交流,学生也从别的同学的作品中学到了长处,再经过一系列的《岳飞传》故事画的学习,在岳飞故事的情境中学画线描人物,促进了学生线描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满江红》综合校本课程简笔人物画的学习到以身边的同学打满江红拳为写生对象,从静态的基本造型写生,到动态的打拳造型的表现,学生逐步掌握了人物画线描的基本要领。然后,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岳飞传》连环画中古代将士的形象、线描绘画方法和风格,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以线条、光影表现物象的技法,并能达到较为准确地描绘形象,表现出光线和立体感、结构质感、空间感的水平。
学生画好水墨人物有较大难度,为了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结合学校的《满江红》综合校本课程,教师从高马得、关良等大师的古代水墨画将士人物作品介绍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位大师的作品非常简洁,笔墨概括,看上去很质朴,很接近儿童画的纯真效果,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既直观感受到了人物画的韵味,又感受到了大师作品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做好毛笔中锋、侧锋运用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墨的变化,学生的水墨画水平比其他单从课本示范的国画中学习的同年级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还带领学生运用彩泥的形式,结合《满江红》综合校本课程和《岳飞传》故事,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宋代将士和兵器,让人赏心悦目。许多作品编印到校本课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富含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厚了学校美术特长培养的土壤。
2.从民俗中汲取“生肖文化”,助力美术特长培养
作为炎黄子孙的独特民俗文化,十二生肖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十二生肖不仅有其名,更有其可爱可亲、可观可画的形象,即使是现实中不存在的龙,也有祖先们约定俗成的集各种动物优点于一身的灵性形象,祖先们也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寄托着他们对世世代代炎黄子孙能够像龙一样集各类动物的智慧与勇猛于一身的美好希望。开发《水墨生肖》课程时,我画了一些生肖水墨画让学生们选,不一会儿就分光了。学生们开心地说着:“爷爷属龙,作为生日礼物我画一张送给他。”“我属狗,画一幅送给妈妈,感谢她生了我。”这一刻,我感觉生肖就是为这些可爱的学生准备的。《水墨生肖》就是用灵动的水墨去描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肖,用画笔记录十二生肖的生动活泼,用心思去揣摩祖先的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全校近六十位教师自发编著完成的《将军山小学“十二生肖系列”校本课程》共12本书,一张光盘,参加了“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规划项目”展示活动。《水墨生肖》校本课程就是用水墨画去描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肖,传达出小动物生动活泼的灵性。目前十二生肖系列校本课程美术类已编写了五种:《水墨生肖》《线描生肖》《泥塑生肖》《剪纸生肖》《手工生肖》,都是紧紧围绕“身边的课程”开发理念进行的。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郝京华教授对本次展示给予了很高评价,连连称赞:“你们做得真棒!”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也传播了民族文化元素,使学生形成了民族认同感。
三、搭建弘扬传统文化的多元平台,展示学生的书画特长
学生书画艺术水平和美术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系统的教育,也需要广泛的交流。为此,我校每年在校内举办“运动会会徽设计比赛”“艺术节美术现场比赛”“学校美术馆主题展”“学生书画进社区”等各种交流展示活动,积极参与上级单位举办的书画展,在多元平台的互动中促进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也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1.美术与体育结缘,共建传统文化节日盛会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动觉最敏感,也是最难学的。一个动作的学习过程与看、听相比要难很多,但是,掌握以后也是记得最牢的。儿童对动作模仿和学习的兴趣很大。因此,可以将美术与体育相结合。在举办“阳光体育艺术节”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动觉先行,先引导学生学习动作性的主题内容,学生接受后,再延伸到美术等学科内容的学习。
“生肖操”调动了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学生学会后再進行生肖主题的运动会会徽设计比赛,让学生从切身体会设计出生肖的可爱、活泼的造型。“满江红拳”打熟练了,美术学科就跟着进行《满江红》主题绘画、手工制作评比,学生的美术作品中就会透着一种自信、向上的传神之态,也使他们获得了文化自信。
2.学习与竞赛结合,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为了全方位支撑学生的书画特长的发展,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画活动。最近,学校美术馆就举办了三个主题展:“三阳开泰书画展”“灵动的水墨书画展”“我们的十二生肖作品美术展”。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小学生“我家幸福年”体验、创作大赛之“书画迎新春”评比中,我校一等奖作品就有11个,列全省前列。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江苏青少年画作“鱼米江苏”主题比赛中7人获一、二、三等奖,有1幅学生的传统水墨画作品赴米兰展出。我校“小将军”书画艺术团获得“南京市中小学生书画艺术团”称号,团员们积极参加各类公益绘画活动,旅游文明、环保宣传、安全教育、描绘美丽乡村等内容的公益绘画比赛都有他们精彩的作品呈现,多次受到省、市、区的表彰。社区的敬老院也留下了我校学生带着书画作品去展示的身影,得到了老人们的连连称赞。
作为办学才五年多的新学校,我校所做的传统文化引领下的学生美术特长的培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才是刚刚开始,也仅仅是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海洋中汲取了几朵浪花。我们的目的不仅仅要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调动他们自觉发展的内驱力,更希望通过这样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