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细碎化处理新模式探索

2018-09-28 00:12叶锋胡琴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新模式

叶锋 胡琴

【摘 要】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细碎化的农地不适应规模经营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解决办法。目前解决细碎化的两种一般途径土地流转和农地整治,但是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效果十分有限,经过农民群众的不断积极探索,总结试验出的沙洋模式、金昌模式、清远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为我们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有效的组织农业生产树立了可行的榜样。

【关键词】农地细碎化;新模式;土地流转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逐步开始规模利用。但是我国农地的细碎化的现状却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规模利用,据统计,我国农户户均耕地不足8亩,而每户却有将近6块耕地,由此可见我国耕地十分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1]。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土地确权流转这一关键性政策,尽管据统计我国截止2017年,超过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开始了土地流转,但是由于每个农户的流转意愿不同,很难将土地流转成一块地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对于土地细碎化的处理不应该只局限于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这两个方面,应该具有新的思路,应该逐步探索新的农地细碎化处理模式。

二、土地细碎化的创新探索模式

(一)沙洋模式

沙洋县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沙洋县过去分田为了体现公平,一户有多快大小不一的耕地,加上沙洋的灌排系统也不太完善,每到耕作季节每户都得拖着水泵到处跑,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同时收益还很低,在此背景下有很多耕地撂荒。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农地的产出,2002年,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按户归并集中土地,然后村里修机耕道、修水渠等改善农地的基础设施工程。最终达到了全村2070亩耕地全部实行按户连片耕种,让村民摆脱过去种田不易的困境。同时该村还采用机械化生产,目前该村农机化率达100%。

据调查统计,沙洋全县承包户一共有12.4万户,总共承包耕地的数量为107.7万块,平均每户面积7.69亩,每户块数8.7块,平均每块面积0.88亩,这是典型的土地细碎化模式。目前,沙洋县通过自己沙洋模式的探索,集中连片耕作的面积达到85.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9.6%左右,通过集中连片可以使每亩地的生产成本降低300块左右。

(二)清远模式

广东清远通过个人承包地互换整合的收益然后推广到全市进行运作,这种互换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清远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这种整合互换是能够增加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而不是很多地方口头上的收益。通过将这些比较细碎的土地整合后,通过调整,承包,转租等各种方式多元发展,收取地租提高租金,这种方式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了双赢,同时,在这种创新治理的过程中也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思想,促使了村民理事会的形成。在这种模式的形成中,清远市基层干部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清远市从以前的群众跑腿逐步转化为干部跑腿。

过去,据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清远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户均有3.5亩,但是土地的数量却从几块到二三十块不等,有的个别农户承包的土地甚至达到了四五十个。比如阳山荣岗村的一个村民,承包了三十多亩的土地,但是其数量却有四十几个,最大的地块有一亩左右,而最小的地块却只有一分。这种方式极大程度上的影响到了土地的经营效率。截至目前,清远市一共有13343个村民小组同意开展土地的综合整理,整合出了耕地150.6万亩、林地达到374.2万亩,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产出率大大提高。清远模式很好的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农民自发,政府辅助的土地细碎化模式。

三、推进土地细碎化处理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确权,继续推进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依然是处理土地细碎化的重要手段,但是土地流转必须要以产权的明晰作为基础。目前我国土地确权尚未完成,并且已经确权的地区还存在许多问题。在进行土地确权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确权精准,不仅要在丈量边界的时候仔细,同时在颁发证书的时候也要反复核对,以免造成一地多证,边界重复等一些错乱现象。笔者在四川省进行调研时发现,四川是第一批土地流转确权的试点,可是正是由于当时没有经验加上时间紧迫导致了现在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反而制约着土地流转进程,影响着土地细碎化的处理。

(二)创新土地整理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率

土地细碎化问题不是单一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土地细碎化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处理时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的土地处理,还要考虑到处理后是否保障农民的权益,不能单为规模生产而处理细碎化,得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农民群体的利益。同时在处理细碎化的过程中应该将工程技术和土地流转相结合,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先整治后流转这样会增加土地的可用面积,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具体思路是村民民主协商,自愿进行土地整理,修筑好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后,再按协商的次序和质量高低重新分配。具体做法是,各地可以根据农地的自然条件,把农地分成两级或者三级,然后按整理前每户承包地的总面积重新分配。一级为等次最高,二级次之,三级再次之,等等。计算每户现有承包地的总面积时,一级地按1∶1计算,二级、三级地按协商比例折扣计算。这样的土地整理分配方式也是处理土地细碎化的一大创新[2]。

(三)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方法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國度,南北东西的耕作差异很大,在处理土地细碎化时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模式,而是借鉴其成功的方法。比如沙洋县的集中连片耕作模式适合平原地区的耕作,而甘肃的金昌模式适合旱地的机井灌溉耕作。当前阻碍我国农村土地实现调整的核心是思想上的障碍,许多农户还把土地当做自己的命根子,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肯流转。我国所有现在的创新模式都是通过有思想的农民积极探索,然后进行成功案例的全面推广形成一种新的处理模式,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解放农民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吕晓,黄贤金,钟太洋,赵雲泰. 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2011,(03):530-540.

[2]许庆,田士超,徐志刚,邵挺.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J]. 经济研究,2008,(02):83-92+105.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新模式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