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琪
【摘 要】传统国际关系研究主要关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不同文明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性别研究登不上国际政治研究的大雅之堂。从国际关系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与女性有关的议题被国际关系学界纳入“低级政治”范畴而处于边缘化状态。到了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成为新的国际关系议题,现实主义等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关系许多新现象新问题缺乏解释力,越来越多的边缘化理论学说被解放出来,一时间,流派纷呈,百舸争流,对于日益多元化的国际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新的解释,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理论也随之出现。
【关键词】女权主义;国际社会;国际政治社会学;全球治理
一、国际关系研究中女性议题的兴起
国际关系应当是一门对人类命运给予关怀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科重点研究的是国家、国际体系、利益、权力、安全、战略等内容,采用的主要是归纳与推理的研究方法,有意无意地把处于社会和历史背景中的人排除在国际关系理论之外。甚至有学者提出,目前国际关系学科的重点是研究国家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
同时,国际关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与女性无关的,国际关系实践过程主要由男性操控,国际关系理论观点主要由男性思维模式支配,男性化的国家被塑造成国际关系的核心行为体。与女性生存与发展权利相关的议题一直是被国际关系学界纳入“低级政治”范畴而被边缘化的,女性长期以来未能参与诸如军事竞争、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等属于“高级政治”范畴的话题,因为“男性特征适合政治和公共领域,女性特征适合家庭和私人领域。”可以说,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所讨论的是男性主导的国家和等级世界,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被严重低估,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中的女性议题长期没有得到关注。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发生巨变,80年代中后期接连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诸如东欧的巨变、德国的统一、苏联的解体、华约的解散、两极格局的崩溃等等,以令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的速度重构了世界政治格局,上述背景之下,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理论应运而生。女性议题与性别观念开始引起关注,国家和国际社会在制定政策或政治议程时逐步体现出性别平等意识,国际关系领域开始打破由男性垄断的局面,女性逐渐成为国际关系舞台积极的参与者。女性议题逐步从私人领域转向公共领域,从地方性的视角扩展到全球性的视野,女权主义学者们开始从各个角度探讨女性与全球政治和国际社会的关系。
二、女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女权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从理论角度而言,女权主义研究寻求以女性的视角甚至是超越性别的视角来重新解读現实世界,从而改变女性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从属地位。从实践角度而言,女权主义是一个为女性争取在社会各个方面权利以达到男女平等目标的过程,这种行动通常与世界各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结合在一起。
从实践看,参与国际社会治理的女性个人和妇女组织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女权主义发挥作用的领域从传统的低政治事务逐步拓展到高政治事务,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从追求简单的结果平等和绝对平等发展到追求过程平等和相对平等,从谋求个人权益和地位的提升发展到谋求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从理论来看,女权主义与国际社会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建构的互动关系,女权主义理论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呈现“话语建构—社会建构—文化建构”的演进路径,并始终秉持了其批判性的重要学术特征。
三、女权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
女权主义理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由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等诸多流派,尽管各种流派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甚至彼此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观点分歧,但无论女权主义理论的哪一个流派,都无一例外地把“社会性别”作为基本的分析范畴。
作为一种批判理论,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反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挑战。通过对国际关系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女权主义理论旨在还原真实完整的国际关系,并试图创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国际关系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流派众多,对国际关系的解读也各不相同。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女权主义理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认识论角度,可分为女权主义经验论、女权主义立场论、后现代女权主义。按照政治立场的不同,则可将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划分为自由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罗伯特·基欧汉把女权主义分为三类,即女性经验主义、女性观点派、女性后现代主义或称后现代女性主义。不同流派的女权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社会性别歧视等问题上观点各不相同,有时相互批评分歧严重冲突激烈,但有一个相通之处是无论哪个流派都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各自的批评,虽然批评的角度和具体观点不同,但却都体现了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性”这个共同特征。女权主义作为国际关系学界第三次论战中后实证主义的批判理论的一部分,在挑战现实主义、实证主义理论的“霸权地位”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四、女权主义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之间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观念、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其基本观点是: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有观念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第二,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不是天然固有的,而是由共有观念建构而成的。以温特为代表的主流建构主义把国际体系看成是由观念的分配形成的,这使得建构主义明显有别于重视物质力量的现实主义和重视国际制度的自由主义这两大国际关系主流学派,并成为国际关系第三大理论学派。女权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关系相当密切:建构主义突出观念、文化因素在世界被建构过程中的作用,而女权主义者也将男女身份认定、性别特质划分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构建。建构主义将哲学和社会学思考引入国际关系学科,使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回归国际政治,而女权主义在探讨男女两大社会性别群体的互动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时,也广泛地从哲学、社会学和各类人文学科中汲取养料,而不是将女性简单添加到以自然科学方法为主的理论范式中去。就研究宗旨而言,建构主义和女权主义都希望推动国际体系向有益于世界各国和谐相处的方向转变。
总之,女权主义在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批判和解构时,并不是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即使在分歧严重甚至观点冲突的情况下,也总能保持一种较为温和与克制的态度。不过,由于女权主义将具有浓厚个人认同色彩的社会性别分析直接用于對国际关系的全面探讨,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很难自圆其说。而且由于女权主义内部流派众多观点各异,以至于很难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体系。总的来说,女权主义理论还处于批判有余而建构不足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与整个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融合。女权主义需要在保持其批判性特征和开放性姿态的前提下,不断加强观点凝练与理论升华,以期在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独立开创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五、女权主义思潮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权主义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1673年,法国的普兰·德·拉巴尔发表了《论两性平等》,提出了性别平等的观点。1791年,法国的奥琳帕·德·古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要求妇女得到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一次真正提出了妇女问题。到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领域已发生巨大变化,一些西方女性逐渐从私人领域和家庭生活的樊篱中脱离出来,开始认识到只有争取到政治选举权,才能进而获得教育和财产等方面的权益,她们与开明的男性思想家一起为两性的平等而奔走呼号。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为女性提供了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机会,广大女性得以走出家庭,进入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
六、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女权主义
当代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变化给了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国际政治以充分的条件,国际政治正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社会性,在国际政治社会性的影响下,国家间的社会互动、社会沟通和国际合作将越来越频繁,和平与发展不仅成为需要而且成为可能,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同时,国家的对外行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规范和国际条约的制约,国家间的斗争与合作将大量地表现为文化上的斗争与合作。
在此国际社会大背景之下,擅长运用社会学视角观察国际关系问题的女权主义理论和擅长沟通合作方式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女权主义实践,才得以在一个有契约、有秩序、有认同、可治理的国际社会中获得长足发展。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女权主义实践,主要体现在女性在全球公民社会构建和全球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为;当代女权主义理论在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互动中拓展了研究视野并具备了更好的发展定位。
七、结束语
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出现女权主义是必然的,也一定会出现持不同观点的女权主义流派。女权主义在各派别之间,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在对不同观点的争论的过程中,各女权主义流派亦趋于成熟。而各个流派又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不能以偏概全。
在父权专制的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内,女性主义正在以其进入的独特方式向人们展示它的旺盛生命力。进入新千年后,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都会在尾处加入一章或一节的有关女性主义的内容,这一现象表明了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变化。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取得研究的成果,其中不仅包括了女性主义者的辛苦劳动,同时,也受益于那些赞同女性主义观点的男性学者为其做出的贡献。每一个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包括女权主义研究者,都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独立而有批判性的思考,在提出自己的主张时也为理解和吸收他人的不同见解留出一方空间。
女权主义研究者的使命,不是要刻意标新立异或特立独行,而是应当始终坚持自己在理论上批判性与社会性两者兼备的特色,并在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绍雪.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2]丁海.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90.
[3]冯江. 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