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反应

2018-09-28 00:12林辉辉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崛起

林辉辉

【摘 要】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中美的利益合作和竞争愈益具有世界影响和全球意义。美国对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它一方面在外交、经贸、安全等领域需要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对其至上地位和利益形成挑战。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和战略判断,华盛顿的决策圈和舆论界几经辩论,终于在“中国威胁论”和“和平崛起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两面下注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不仅将决定中美双边关系的性质,而且将影响整个国际体系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美国认知;中国崛起;国际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开支也快速增长,军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但是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力量的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却充满了困惑与矛盾,在此我们对美国关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加以梳理、分析,既要了解其中的积极认知也要了解其中的消极认知,只有全面综合分析,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崛起在美国眼中是什么样子,了解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而准确地制定出符合中国利益的对外战略。

一、美国关注中国与未来国际秩序的关系的原因

(一)美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主要制定者、运转维护者和受益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美国是全球规则和价值观的发起者和保证者。作为既得利益者, 美国当然希望现行国际秩序能够顺利运行下去, 但目前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遭遇到了诸多方面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的发展对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实质性影响改变了现行秩序运转的外部条件, 并成为现行秩序的制约因素。因为全球化起到了破坏与建构国际关系的双重作用, 国际力量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同样也制约和影响着国际秩序的变革。二是美国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中国、印度等崛起国家与现行国际秩序的关系问题。“到2025年, 伴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世界将进入多极时代,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给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带来了挑战… …除非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崛起国能够被融入到这个框架中, 否则,这些国际机制将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

(二)中美两国在对未来国际秩序走向的认知和判断上存在实质性的差别

從目前情况看, 在采取和平协商的手段来促进现行国际秩序转型的认知上, 中美没有根本性分歧。但是,一直“困扰”美国政府决策层和学者的一个问题是, 美国奉行促使中国融入现行国际体系的“接触政策”的结果是美国所没有预料到的:一方面,“接触政策”的结果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 “接触政策”未能出现美国所希望的中国政治体制的所谓“民主化”。美国认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未能“民主化”问题是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的最大障碍,也是美国最担心的方面。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中国包括经济实力、甚至军事实力的增长并不可怕, 只要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向西方民主体制的转变,那么根据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的“民主和平论”观点,中国就不再是美国的敌人, 中美两国就会和平共处。但问题是,美国期盼的这种情景并未如它所愿。

二、中国崛起对美国而言利弊双收

中国的崛起使美国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融入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之中,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提升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向美国开放了自身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为美国带去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现今中美已经相互成了重要的贸易伙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凭借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成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对帮助美国渡过金融危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开始与美国合作解决全球问题,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些对美国都是十分有利的。虽然中国崛起为美国带去了丰厚的利益,但是在许多美国学者看来中国崛起也对美国造成了不小的挑战,不利于亚洲的安全与稳定。

首先,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的霸权地位是在冷战结束后完全确立起来的,虽然不久之后多极世界之势日益明显,但直到中国实力迅速增长之后美国才开始真正意识到其霸权地位受到了威胁。在之前讨论中国是否会和平崛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出过,在美国不少学者看来中国“专制”的政府、社会主义的体制,以及权力转移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支持美国学者的中国会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观点。此外美国还认为中国所奉行的“和平崛起”只不过是在力量弱小时的权宜之计,并没有表明中国在力量强大时不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如Avery Goldstein 所认为的,他们无法知道中国一旦获得了它明确想要的地位之后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是正确的,但他们预计中国大概会与现代史上崛起的那些大国一样也是行得通的:它的雄心会随着能力的增长而增长。大国总能找到行使其权力的理由。不断扩张的权力制度制造新的目标,因为更多的权力创造出更多的影响别人的机会。虽然美国政府一再强调不会遏制中国,欢迎一个繁荣、和平、稳定的中国的崛起,但美国“接触+遏制”的对华战略的长期存在清楚地表明美国对中国一直提倡的“和平崛起”缺乏信任。这种信任抛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因素外,还是因为彼此缺乏交流、互动。中美开展的深层次合作大多还是局限于经济方面,政治、军事方面的交往虽然也在增多但还是缺乏深度,触及敏感问题时往往就不能深入下去。中美应该在敏感问题上采取更多的行动,而不只是停留于口头交换意见。双方也只有通过行动不断地磨合才能取得最终的了解与信任。

其次,美国认为中国崛起与美国霸权并存。在美国国内,一些人从较为冷静、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崛起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并不必然导致美国霸权的消逝,或者说美国霸权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人认识到,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显然会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某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甚至还会起到主导性作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备全球主导力量的大国,也不能说明中国已经开始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但绝对实力仍远强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其军事威懾力不容挑战。美国国务卿赖斯指出,美国国力强劲的基础在于“美国社会的动力、活力和弹力(Dynamism, VigorandResilienceofAmericanSociety)”。虽然近期由于世界金融动荡,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但它的基础仍然牢固,“自2001年以来,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相比,美国经济保持着又快又高的增长,美国毫无疑义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针对对美国军费不断增长的批评,赖斯表示,虽然由于发动了两场战争,美国的军费不断膨胀,但是“当前美国防务费用占GDP的比率仍低于冷战时期的平均水平”。实际上,美国在越战中的花费占到GDP的1.6%,而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军费开支还不到GDP的1%。因此,当前的军费开支仍然在美国财政可承受的范围内,并没有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美国仍然具有超强的综合实力,这一点不容忽视。正因为如此,美国完全能够主导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发挥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作用。

第二,中美两国都是有核国家,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将严重制约两国的外交政策。霸权战争是建构、维护和变更国际秩序的有效手段。衰落的霸权国“首要的,最有吸引力的应对衰落的方法是排除问题的根源。当军事优势仍然掌握在衰落中的霸权国手中时,发动一场预防性的战争摧毁或削弱上升的挑战国”。但是,在核武器时代,两个有核国家爆发战争,并非是一国所得即另一国所失的零和博弈,而是双方的同归于尽,“在核战争中,人类遭受毁灭的危险太大,以致根本无法以战争手段来实现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的目的”,“战争导致人类历史变迁的进程已经被废弃”。

三、美国对华政策的未来趋势

在可见的将来, 美国采取“两面下注”战略应对中国崛起是没有多大疑问的, 美国新的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均确认了这一点。在“两面下注”战略框架下, 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将基本沿着上文勾画的轨道运行。但鉴于中国各方面实力迅速增长的事实, 美国决策层对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军事超级大国”的认知会得以强化, 因而美国在保持与中国接触和融合的同时, 其对华政策中防范和遏制成分的比重会相对增大。

美国参议院一直对美中贸易失衡耿耿于怀。以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为代表的对华贸易强硬派认为, 美中关系的趋势将对美国长期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产生消极影响, 它敦促国会对中国进口商品“立即征收全面关税”。2006年伊始, 美国国会掀起了新一轮关于反华贸易关税法案的立法讨论,并以贸易、投资限制和制裁等为威胁试图逼迫中国迅速调整币值。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林赛· 格雷厄斯提出的法案要求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至少高达27.5%的关税。显然, 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及由此而生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今后仍将是美国持续攻击中国的目标, 中国将不得不在金融改革、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以至能源获取等方面承受美国日益增加的压力。由于中国不可能作出美国所预期的让步, 也由于美国总统认识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多少还与美国内因素有关, 所以, 虽然美国新任财长鲍尔森6月27日在其提名听证会上表示对制裁中国的提案持保留态度, 但不能排除布什政府最终考虑单方面采取使美元贬值的政策, 以扩大美国对华出口, 纠正美中贸易不平衡状况的可能性。

四、结论

总之,当前世界秩序的特点也已经使中国意识到了融入其中可以收获巨大的利益,推翻它或者远离它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接受制度内的所有东西。当前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建立的,虽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透明度,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新兴国家不公平的地方,例如WTO、世界银行都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所以,如果美国不对当前的世界秩序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新兴国家需要的话,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也不会坦然地接受现有世界秩序。

【参考文献】

[1]段晓蕊. 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5(2):87-98.

[2]乔溪. 美国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及政策影响:以智库为重点[D]. 中山大学, 2012.

[3]理查德·K.赫尔曼, 仇朝兵. 美国公众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认知[C]//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 2013.

[4]胡云生. 冷战后美国对新兴大国崛起的认知[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中国崛起
语料库元信息视角下的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崛起”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分析*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GAME OF DRONES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大战略:以新设计走出中国崛起的新路径
周边是中国崛起的战略
在“相互依存式主导权”和世界秩序重塑下解读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