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斐
摘要: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重要性尤为明显。在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阅读能力,特别是当今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剩下老弱妇孺留守,缺乏利用互联网掌握信息资源、享受文化生活的能力。那么,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BF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97-01
一、自治能力提升的需要
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求群众自发组织、参与、表现和自我服务,这是其他文化形式(电视、广播、阅读、网络等)所不能满足的。通过自我组织和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可以让群众在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提高群众的主体地位感,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进而提高村(居)民自治能力。
二、占领文化道德高地的需要
城市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快捷便利的文化资源,而在广大农村,大多群众不具备阅读能力,互联网距之甚远,参与性、互动性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电视几乎是群众的全部文化生活来源,无法满足人们对群体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精神上的互助和慰藉。所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把群众吸引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来,牢牢占据社会主义文化道德高地,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
“统一规划,重点打造,以点带面”,即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实际情况,选取有一定基础、受群众喜爱并能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引导各村重点开展;在文化活动培育过程中,重点打造文化活动办的好的乡镇,然后充分发挥场乡镇的示范作用,并通过全镇活动赛事、文化交流等活动吸引并推动其他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态度传递给群众。由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特点,它不仅能把抽象观点生动形象表达展示给老百姓,而且能让老百姓亲自参与和感受,进而起到宣讲、说教所不能达到的良好的教育作用。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方面提高群众个体的文明素养,另一方面使整个村、社区(群体)保持一个积极进取、欣欣向荣的村风村貌,让群众对于自己的村、社区有更多的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无论是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抑或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群众性文化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文化基础设施基本能保障的情况下,群众性文化活动可以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建设质量提升的一个载体和突破口,在人、财、物上予以保障和支持。
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实际开展情况开看,村(居)委员会自治组织、老年协会等民间团体对群众性文化活动非常支持,有的甚至热情高涨。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和发挥此类团体和组织作用,并在经费和培训上给予必要的支持,那么群众性文化活动将会得到很好的开展。
四、搞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议
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进行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给他们带来先进思想和文化。人才队伍中应该有专业的表演人员,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和水平。在下乡时为农民表演,同时也能够对农民自己组织的表演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在农村,有很多具有潜力的歌唱者、表演家,文化工作者要尽力挖掘,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些文化工作者具有很強的创作性,可以让他们深入到农村群众身边,和农民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合作,创作文化活动作品,并且传授给农民表演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农民来说,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更能贴近他们的生活,体现他们的生活特点和现状,所以,要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活动中来。文化工作者也要尽力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让他们学会基本的导演和表演知识。组织小型的晚会,鼓励农民群众同时做演员和导演,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丰富的农村生活带给他们的多角度的乐趣。对于农民群众,也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学习先进知识,培养先进思想,对农村的文化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文化资源,投入人力和资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同时也要防止不良文化的侵入,对农村文化建设做好监督工作,完善体制,让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贡献一份力量。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前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视,吃饱穿暖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就要求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改进,发展好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