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初探

2018-09-28 10:37王春明
东方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

王春明

摘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未来,然而现状不容乐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低年龄化、多集中在侵财、伤人领域,后果严重、情节恶劣,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常抓不懈。

关键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正

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各国刑事犯罪的一大特点,据有关资料反映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同时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日趋低龄化、多集中在侵财、伤人领域,后果严重、情节恶劣。据报道2015年10月18日湖南邵阳市邵东县新廉小学残忍劫杀女教师李某云的3名未成年学生中最大的年仅13岁,这三名未成年学生年龄之小、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后果之严重,令人咋舌,甚至不少专家、学者呼吁修改刑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因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任重道远。然而众所周知,未成年人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一般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出现了某些行为偏差、没得到有效纠正,然后习惯成自然,一步一步滑向违法犯罪。因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首先重视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的纠正,也就是不良行为的矫正,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落到实处。

一、常见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表现

不良行为是指在错误的思想观念支配下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损害或容易损害社会、国家、集体和他人的问题行为。研究表明,13至17岁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高发期,他们或沉迷网吧、夜不归宿或游手好闲、惹是生非、或旷课逃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第三十四条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为“严重不良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其行为我们应加强分析、鉴别,才能有的放矢,纠正其不良行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要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就应该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之所以13至17岁是高发期,主要是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身心处于过渡期、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失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1、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学习他们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接受他们认同价值观念,渴望独立、渴望走向社会,但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局限、加上较差的自控力,极易沾染社会恶习而成为问题人。

2、学校教育失当的原因 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我国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局面依然没有改变;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心理危机重重;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到位……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当,使一些有偏差行为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矫正、放任自流甚至被逐出学校,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3、家庭教育的不足与失当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避风港,是未成年人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失当的家庭教育、沦落的家庭道德、家庭的残缺不全是未成年人形成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2002年发生在北京海淀区被媒体称为“互联网的世纪之痛”的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四个未成年肇事者他们多来自破碎的家庭。正所谓:“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4、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的管理不到位等也是未成年人不良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如对网络监管的不到位,虽然网络的方便、快捷不容置疑,但同时也对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我国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禁止传播有色情、暴力的内容,但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随时都可以看到传媒中的色情、暴力镜头。执法部门应加强对黄、赌、毒、假的打击,加强普法教育,落实法治进课堂、进学生。

三、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应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协调一致,共同努力。

1、加强对未成年人全方位的正面教育 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需要社会规范内化为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和行为方式。未成年人由于认识能力、明辨是非能力的局限,需要用正面的教育、先进的事迹去引导、鼓励,而不是大讲大谈社会的不足、社会问题去吸引他们。

2、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从不少未成年人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应受刑罚制裁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很欠缺的,教材中几乎没有法制教育的内容。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来看,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常易犯之罪的教育是刻不容缓,使其知法明罪,从而守法,意义非同小可。

3、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心理支配行为,不健康的心理产生不良行为。冲动,自制能力较差、偏执、孤僻、自我封闭等都是未成年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促进未成年人年人健康成长

4、落实家庭教育,培养健康家庭 失当的家庭教育、沦落的家庭道德、家庭的残缺不全是未成年人形成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开展对未成年人的父母进行责任、道德、家庭教育方法等内容的培训、教育,促进家庭健康,有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5、加强社会管理,把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保护落到实处 在实际生活中,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保护是做得很不够的,相关规定没有落到实处,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的规定,但网吧中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又如“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地规定,但规定被束之高阁,有人曾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吸烟的孩子不一定都犯罪,但是犯罪的孩子几乎都吸烟”。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保护是多方面的,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参考资料:

[1]《法制文粹报》 2006年5月22日第19版

[2]杨颖秀主编 《教育法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2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规制研究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探讨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