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摘要:宋太祖赵匡胤承上天之命,一统天下,建立大宋王朝。经过励精图治,北宋初期出现了盛世的局面,而这一盛世局面的产生显然是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其统治过程中,也时刻彰显着宋太祖高超的驭臣之术。本文拟将通过研究宋太祖与部分文臣武将的关系,来加深对其驭臣之术的认识。
关键词:宋太祖;驭臣之术;恩威并恃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27-02
一、对武臣的驾驭
(一)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
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於将、将擅於兵的局面。宋太祖由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这是五代兵士拥立皇帝的第四次。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於觉悟军人操政之危险,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戎武出身的赵匡胤,深知武人干政的危害,不仅可能威胁自己的统治,甚至有可能被取而代之。为了解开自己的心结,宋太祖向宰相赵普寻求解决之道。而赵普的一番话让赵匡胤心头之虑消散不少。
史料记载:“建隆二年初,上即诛李筠及重进,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乱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
为了夺取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宋太祖设了一场鸿门宴,席间赵匡胤将自己的烦恼与顾虑告知了众将。以石守信为首的禁军将领看出了宋太祖的心思,第二天皆称疾罢官,于是赵匡胤趁此将其兵权收回。
“庚午,以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殿前副都點检、忠武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侍卫都虞侯、镇安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皆罢军职。独守信兼侍卫都指挥使如故,其实兵权不在也。殿前都点检自是亦不复除授云。”
宋太祖解除高级将领兵权后,给予了这些将领很丰厚的奖赏,并与一些将领结为儿女亲家以示安抚。
在解决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后,宋太祖并未停止收兵权的脚步。开宝二年,宋太祖同样又是以设宴的方式,解除了王彦超、武行德、杨廷璋、白重赞等人所掌握的地方兵权。之后,授予行德为太子太傅,从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彦超为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赞为左千牛卫上将军,廷璋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这些所授予的官职都是一些虚衔,真正的地方实权已被宋太祖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太祖通过设宴,在杯酒谈笑间,兵不血刃的就解除了中央和地方高级将领的兵权,消除了这些在军中有威望的将领拥兵自立的隐患。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君权统治。这些将领虽然被罢除兵权,但却得到了丰厚的物质奖励,并可以在地方安享晚年。宋太祖也并未像汉高祖一样,为了巩固君权,残杀开国功臣集团,反而却彰显了皇恩浩荡。这些高级将领也因此感谢皇帝的不杀之恩。
(二)对守边将领的宽纵
与对禁军将领的态度相比,宋太祖对守边将领多采取一些宽宥的方式来对待。
郭进是宋太祖十分宠爱的一位边将,因为郭进治军有方,部下整肃,每与北汉交战,都能克敌制胜。上时遣戍卒,必论之曰:“汝辈当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
太祖此言一方面表明郭进治军甚严,更深的一层是太祖帮助郭进在军中树立威严。当有下属上诉郭进时,宋太祖并未治罪于郭进,而是对身边的近臣说:
“所诉事多非实,盖进御下严甚,此人有过,畏惧而诬罔之耳。”
于是将上诉之人交于郭进自行处置。由此可见太祖对郭进的宠信之重。还有一则史料可表明郭进的受宠之大。
《长编》中记载:
上尝命有司为沼州防御使郭进治第,厅堂悉用?瓦,有司言惟亲王、公主始得用此,上怒曰:“郭进控扼西山逾十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碱儿女耶?亟往督役,无妄言。”上宠异将帅类此,故能得其死力云。
太祖为郭进置府邸,使用的都是皇家宗室的级别,可见对郭进的宠爱。也正为皇帝对郭进的恩宠,才使得郭进打仗身先士卒,为天子守备边疆。太祖因此可以放心南征,而无北顾之忧。
边将李汉超在镇守关南的同时,做了诸多不法之事,民怨颇多。史载:
人有讼汉超强取其女为妾及贷而不偿者,太祖召而问之曰:“汝女可适何人?”曰:“农家也”又问:“汉超未至关南,契丹如何?”曰:“岁苦侵暴”曰:“今复尔耶?”曰:“否”太祖曰:“汉超,肤之贵臣也,为其妾不犹愈于农妇呼?使汉超不守关南,尚能保汝家之所有乎?”责而遣之。
又暗中派人告诉汉超速还人和钱财,“朕姑贯汝,勿复为也。不足于用,何不以告朕耶”。
宋太祖对于民众的上诉,不仅没有降罪于李汉超,反而却苦口婆心的劝说起来上诉之人,并将其遣返。对边将的纵容和姑息已到了这般地步。
与李汉超事件相似,骁武指挥使董遵诲也因做了不法事遭到了上诉。正当董遵诲惶恐不安等待降罪时,太祖却说:
“朕方赦过责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
此外,还将遵诲母亲从幽州接到遵诲身边,遵诲因此感激而泣。而作为对皇恩的报答,遵诲尽心尽力守卫通远十四年。
宋太祖之所以纵容姑息边将,实则是从大局考虑。为了实现先南后北的统一大业,须确保北境的安宁,在无北顾之忧的前提下,宋太祖才能安心率大军进行南征。而给予边将诸多的宽宥和莞榷之利,是为了让将领感受皇恩,并通过实际守边行动来报答君王。
正如钱穆所说:
“然守将之控制西北者类多久任。郭进守西山凡二十年,李汉超守关南几十七年,董遵诲守通远几十四年。其余十许年、八九年不可悉数。所部莞榷之利悉与之,军中事许从便宜。边臣皆富于财,得养募死士。蕃寇每入,多致克捷。以此无西北之虞,得以尽力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