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素质教学的方式转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需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不断加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框架的构建,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对课程方式进行革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授课中,要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转变和改善。全面深入地进行课堂标准的解读,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变方式
引言
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已经开始实施了新的课程改革,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方式来看,依然存在各种弊端和问题,对于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有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导致教学活动中有效性不高的前提。小学的语文教学相对简单,因此教师在备课以及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如果在教学之前并未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而是根据短期的教案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活动将会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目标指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会出现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从而影响实现具有有效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二)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
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中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方式,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语文知识的讲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严重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沉闷的教学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开始普及应用,并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凸显相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和弊端,例如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忽视。教学模式和技术的落后将会严重影响有效性教学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没有突出课程的人文价值
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课程理念仍然不够明确,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看待课程的性质,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认识以工具性为基础,仍然只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功利主义思想仍然存在,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学习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应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及每个单元的单元目标,指出重点,分清主流,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可以提前采用新的学习方式,提前学习,以便在课堂上对知识更好地学习与巩固。
(二)着力遵循教育规律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要遵循教学认识过程中简约性的规律,遵循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明确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前提和基础,学生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此外,要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也就是说教师在发挥教学中蕴含的思想影响,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一定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方面的教育[1]。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制
实现教学有序、科学地前行,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评价,多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良好做法,对于课堂上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可将其树立为榜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多角度的问题解析,充分发挥自我的主动性,运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教师从客观的角度给予表扬,树立学生正面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些在学习上较为懈怠和落后的学生,教师要从侧面委婉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友善的引导,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这也是科学评价方式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四)在教学中情感的注重情感的投入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训练式教学,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比较注重,但是在严肃的教学中,对于情感的投入却是比较少的。严重地忽视了对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课堂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问一答,该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缺点在于过于呆板和机械,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師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妙趣横生。对学生的个性化注意关注,用微笑等表情去引导和温暖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让课堂氛围会更加浓厚。
(五)小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小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包括课堂气氛与师生人际关系两个部分。实现对课堂气氛的优化与调控,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轻松活泼的课堂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增强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最佳状态。师生人际关系的好坏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最重要的指标,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师生间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心理上距离缩短,教学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2]。
(六)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实践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科目。通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实际交流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语文学习的实践练习,令其在实际的运用和沟通交流中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弊端,完善和提高表达方面的技巧,从而使静态的语文学习变为动态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社会活动。
结论:
简而言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必须要把这些基本精神和理念创造性地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