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晴
摘要: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精神更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性格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催化剂,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优秀知识分子,他们是富强民族、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因此,本文主要从社会人文素质文化、素质现状来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以及全身心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质 大学生 现状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主要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包括文化知识素養、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取向等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不断丢失,各种非主流意识的不断干扰。再加上我们在教育理念、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贺州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1、教学结构相关问题,专业设置过于专业化、社会人文知识相对较少。学生一入校,就被束缚在专业中,局限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大学生或忙于考研,或忙于英语过级,或忙于掌握一项技能而很少顾及人文知识的学习。
2、教师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缺乏和淡化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直接原因。市场经济带来的自由、公平、效率、竞争等观念确实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教师人文素质开始下降,许多教师无心教书育人,更无法用“身教”、“人格魅力”等人文素质影响学生,感召学生。
3、国外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越来越缺乏。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极大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化、信息时代的负面产物就是快餐文化。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多的“网虫”,他们不少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对学习了无兴趣。不少大学生忽视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及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西方优秀文化的系统的、深入的学习。
四、增强贺州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贺州学院是贺州在人文素质、学术修养方面的表率之地,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化的中国和世界,高等学府应当成为一个国家知识、学术、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圣殿。贺州学院必须在自身的环境中、氛围里体现知识和智慧的高贵与永恒价值和庄重、纯洁与醇厚的人文气质与气息。应当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学子、教师甚至参观者都强烈地感受到扑面而来、历久弥香的人文气息,并深受触动和感染,甚至得到心灵上的净化。因此,有着这样的卓越人文环境的高等学府,才真正令人向往、值得驻足。这就要求贺州学院在校园文化环境等各方面体现出大学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气质。培养和塑造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不能忽视的。
总之,培育科学、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要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需要学校从管理体制、教职工队伍建设到资源建设等全方位进行转变。贺州学院校园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漫长的历史积淀,要提升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学校高层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目标和职责,分解工作和任务,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有步骤地推进高校的人文环境建设。此外,把师资队伍建设、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机关改革等结合起来,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诸方面更好的协调起来,全方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真正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舞台。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贺州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贺州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人文素质及其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10期 袁玮 姚蕴伍
[2]高校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目标的实施路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10期 徐新洲
[3]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与创业人格塑造《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5期 朱培松
[4]任玲艳 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7
[5]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高司 (1998)2号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4-07-21)
[7]殷士勇 校园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2)
项目研究名称:贺州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批准号:Hzxyjg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