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花, 陈 迹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乌鲁木齐 830054)
静脉输液是临床较常使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具有治疗见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但同时伴随着很多并发症,其中病原微生物污染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简称JCI)在药物管理和使用管理中明确规定药品的制剂和调剂都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负责配制复方无菌制剂(如静脉内)的工作人员应接受无菌技术操作培训[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符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护技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等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工作,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其中对环境及人员的要求与JCI标准中的规定相符[4-7]。目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VAS面临工作量大、服务面广的情况,规范化的无菌技术操作培训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建立更加标准客观的无菌操作培训的评价指标,提高无菌操作培训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结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无菌技术操作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以2018年3~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PIVAS 56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
1.2方法采用PIVAS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表,定期组织全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60分为及格,≥90分为优秀),试卷采取100分制,培训前后所用的考核试卷难度系数分别为0.62、0.69,试卷内容分为规章制度、药学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及药品理论知识4类,在试卷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2%、22%、24%、22%。对于微生物检测状况,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由专门的检验人员从环境、消毒、隔离、监测、职业防护和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等方面采集样本并作出检验报告。将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无菌意识融入实践,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考察我院PIVAS工作人员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前后的掌握情况,评价培训质量。
2.1PIVAS工作人员培训前后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分析比较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PIVAS工作人员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分别升高了15.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理论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分析比较(例/%)
注:与培训前比较,*P<0.05。
2.2微生物检测结果
2.2.1 手卫生情况分析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PIVAS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正确洗手率分别升高了12.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洗手率变化情况统计(例/%)
注:与培训前比较,*P<0.05。
2.2.2 消毒状况分析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混合调配间中的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升高了8.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空气及物体表面检测指标统计(例/%)
注:与培训前比较,*P<0.05。
有关"安全注射"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研究表明在输液中加入或不加入药物的污染率分别为6.7%和3.9%,我国普遍存在静脉给药率高,输液治疗时间持续约24 h以上的现象[8-12]。目前,开展有效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在调配静脉药物时规范的无菌操作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输液的前提。在JCI标准要求下,建立PIVAS将静脉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对全体员工进行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液反应,降低微生物、热原物质以及微粒污染的概率,确保静脉用药的安全[13-16]。传统培训效果的评价仅采用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结果进行效果评价不够全面,本研究结合微生物限度检测法共同来评价无菌操作技术培训效果,得出较为可靠与客观的数据。应JCI标准要求,不断持续改进无菌技术操作培训内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地完善培训体系,找到更好、更客观的评价方式,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这是保证静脉输液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前提,是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实现为患者提供良好药学服务的必经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