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程
马拉松赛事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推进举办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改善体育环境,促进举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每年马拉松赛事举办场次超过50场,参赛运动员规模亦日益扩大。国内外学者对中长跑、马拉松比赛和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伤后的康复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多数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各部位发生损伤的情况调查和原因分析上,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预防措施大体一致。但对大型马拉松比赛或者长跑比赛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控研究很少。笔者通过对马拉松参赛者运动损伤防控的调查和分析,找到与运动损伤防控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规律,制定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旨在为各种长跑、超长跑比赛的参与者、组织者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以我国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000年以来有关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与防控方面的代表性文献30余篇,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
1.2.2 专家访谈法对马拉松赛事裁判员、马拉松项目研究专家就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
1.2.3 德尔菲法在文献综述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之上设计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意见,并邀请马拉松赛事裁判员、马拉松项目研究专家等6人组成专家小组,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进行体系的问卷调查。经过两轮评估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获得可信度较高的意见。
1.2.4 层次分析法采用AHP的权重赋值方法绘制层次结构模型,同时对指标权重的赋值进行分析,在集成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照AHP方法的步骤,由专家按1—9标度对各个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构建判断矩阵;通过软件计算结果得出各层次各指标所占权重值;根据该权重值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并按这些要素的支配关系组成递级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
2.1.1 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的筛选确立科学合理的伤病防控体系是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的必要前提。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来确定防控体系,并依据平均数和变异系数对体系进行筛选。
(1)第1轮专家问卷结果 对各级指标进行赋值评分,从非常同意(5分)到非常不同意(1分)。通过比较各体系得分平均数和变异数来确定其处理意见。平均数表示各体系同意程度;变异系数表示某一体系的离散程度。在第一轮中剔除平均数小于4.0和变异系数大于0.2的选项。
表1 一级指标专家意见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各位专家对一级目标意见集中度较高。平均数均大于4.0,变异系数均在0.2以下,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各专家一致认为意见征集表中的3个一级目标可以作为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中的重要内容,无需修改并且全部保留。
表2 二级指标专家意见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二级指标的平均数都在4.0以上,但是“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不能完全反映人理维度的全面性。运动员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也是人理角度伤病防控的重要内容。
三级指标的打分赋值中,由于“运动装备”平均值小于4.0,变异系数大于0.20,专家一致认为“运动装备”对防控马拉松赛事中常见伤病不具有直接作用,重要性程度不大,因此专家建议将其删除。
“意志意念训练”和“良好的自我认知”不能完全反映心理准备这一二级指标,专家一致建议加入“对赛事风险认知”指标。因为对赛事的风险认知是自我认知的前提。对赛事中可能出现的伤病进行预判,能够在源头减少马拉松赛事伤病的发生。
(2)第2轮专家问卷结果对第一轮专家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调整,同时发放第2轮专家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指标的平均值均大于4.0,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小于0.20,各专家意见集中度较高、协调程度好;P<0.01,且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78,比第1轮评测有所提高,具有统计意义。
综合两次专家意见调整后,确立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并建立指标递阶层次结构,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见图1。
2.2.1 物理视角的分析物理是WSR方法论中3个基本概念之一。WSR方法论中物理维度是指涉及某项系统项目或问题在处理解决过程中人们面对的客观存在,主要负责解释该系统或项目“是什么”的问题。对于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而言,物理因素主要是指防控马拉松赛事中常见伤病的物质基础,如衣服、药品、道路、器材设施等。这些物质基础是防控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的基本保障。
(1)着装。运动服装的选材应具备透气、吸汗、轻便等特性,尽可能地帮助运动员带走多余热量,促进皮肤与外界气体交换。另外,服装的色彩不同可以更加直观地区别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方便赛事主办方对中远程比赛运动员重点监测;运动鞋应具备合脚、缓震、耐磨等特性,有助于减少脚部水泡的产生,同时可以降低接触地面时带来的冲击,避免长期运动对膝盖造成的伤害;运动袜选材应以棉料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吸汗及降低对皮肤的磨损[1]。
图1 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结构图
(2)医疗。专业技能过硬的医护人员配以医疗药品可以解决大部分一般性的擦伤、中暑、血糖过低等伤病,所以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种类齐全的医疗药品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参赛者运动前选择定点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可把伤病伤害降低到最低[2~4]。
(3)道路环境。道路环境主要包括路面整洁无异物、路面平坦无凹凸不平以及周围无危楼危建。整洁平坦的路面可以预防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摔倒或硌伤,周围无危楼危建可以预防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砸伤。
(4)安置设施。安置设施主要包括比赛道路两旁的隔离带以及起终点标志物。道路两旁隔离带主要是将观众区和比赛区分隔开,保证运动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赛事的开展秩序等。如果隔离带固定不稳导致观众进入赛道内,将会对运动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影响正常比赛进程。起终点标志物主要起到提示作用,因而其体积及重量都较大。如若安置不当,极易造成侧翻,因此隔离带及标志物的安放必须保障好。
2.2.2 事理视角的分析WSR方法论中事理维度是指在某一系统或者体系中事物内在的道理以及发展规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安排事物的进展。事理视角是问题处理过程中人们面对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时介入的机理,主要负责解释该系统或项目“是什么”的问题。对于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而言,事理因素主要包括安保保障、技能培训、后勤保障、气候状况标准、路线设计等。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防控马拉松赛事中常见伤病的发生。
(1)安保保障。安保保障主要包括运动员秩序控制、观众秩序控制、交通管制以及未知危险预判等。运动员作为赛事的主体,其良好的秩序是保证赛事正常运行的基础。在起跑、中途、终点处维持好秩序,防止发生推搡、拥挤甚至踩踏事故的发生;观众是赛事过程中最不可控的因素。由于观众人数众多,行为方式多种多样,使未知危险发生概率增大;城市道路作为主赛场,在其正常使用期间有效的交通管制可以降低发生伤病的几率。
(2)技能培训。赛事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志愿者。不同部门的志愿者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医务组负责伤病救治,秩序组负责维持各方面秩序,后勤组负责发放能量物资等。裁判员的执裁能力直接影响赛后运动员的情绪。医务人员在伤病防控中发挥主体作用,应该有针对性培训马拉松伤病的救治方法,降低伤员的二次伤害。
(3)后勤保障。马拉松赛事由于比赛线路长、赛事场地范围广,赛事中所需要的能量供应站应该合理分布以确保运动员的能量供应。对于十公里和五公里迷你跑的运动员,赛事组委会应安排特定车辆对其接送,防止其在返程途中发生伤病。
(4)气候状况标准。气候状况标准包括气温达标、湿度达标、风力达标以及无恶劣天气。研究发现:气温在14~16℃左右,空气湿度在 30 ~60% 之间,风力在三级以下并且无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时最适合马拉松项目的开展,同时伤病发生率最低。
(5)路线设计。路线设计包括急救车辆转运路线设计、比赛线路设计、运动员疏散路线设计。由于比赛期间交通管制,重度伤员的转运应参考交通线路并结合伤病救治定点医院位置制定最优化的急救车辆转运路线;比赛路线设计应避开闹市区、事故高发区,同时运动员赛后的疏散路线也应科学合理,做到分流分类[5]。
2.2.3 人理视角的分析WSR方法论中人理维度是指在某一系统或者体系中由人来判断解决问题的道理,主要回答主体——人应该怎么做。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任何事物都离不开主体——人,而且判断这些事物是否得当也是由人来完成,所以系统实践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此在马拉松赛事伤病防控过程中更不能忽略主体——人的作用。对于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而言,人理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准备、心理准备以及知识技能准备。
(1)生理准备。运动员赛前充分热身可以降低肌肉粘滞性,给身体“预热”,降低比赛过程中发生伤病可能性。赛前体检主要监测参赛运动员有无重度疾病,如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是马拉松赛事伤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前期系统训练是完成马拉松赛事并取得优良成绩的基础,包括体能、速度、爆发力等[6]。
(2)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意志意念训练、良好的自我认知以及赛事风险认知等。马拉松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没有坚定的意志意念作支撑极易对参赛选手造成心理障碍。对赛事风险以及自身能力的认知也是预防伤病的重要条件[7]。
(3)知识技能储备。良好的战术素养,科学合理的技术动作以及危急时刻自我救治常识能够有效降低在马拉松赛事中伤病的发生率。
本文采用AHP的权重赋值方法绘制层次结构模型,同时对指标权重的赋值进行分析,在集成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照AHP方法的步骤,由专家按1—9标度对各个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构建判断矩阵;将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输入到yaahp11.0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可知:人理维度权重大于事理维度权重,事理维度权重大于物理维度权重。在二级指标中,物理维度下的医疗所占权重大于道路环境和设施安置所占权重,服装所占权重最低;事理维度下的技能培训所占权重大于安保保障、后勤保障、气候状况所占权重,路线设计所占权重最低;人力维度下的生理准备大于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心理准备所占权重最低。在所有的三级指标中,赛前体检、旧伤评估、医务人员技能培训、急救知识、赛事风险认知、专业技能过硬的医务人员以及掌握动作技巧要领等权重较高。说明这些指标对于防控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1)通过德尔菲法筛选出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并且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按照权重大小对其进行重要性程度排序。一级指标依次为人理维度、事理维度、物理维度;在二级指标中,生理准备、医疗、知识技能储备以及技能培训等最为重要;在三级指标中,旧伤评估、赛前体检、急救知识以及赛事风险认知所占权重占前四位。
表3 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权重
续表3 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权重
(3)物理—事理—人理维度影响因素贯穿于整个马拉松赛事的开展过程,构成了一个有机的“W-S-R”系统。基于WSR方法论对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体系进行构架,根据此指标体系各个指标所占权重大小,可以清楚了解到哪些指标对马拉松伤病的影响更大。该系统可为马拉松赛事常见伤病防控提供参考,对马拉松赛事发展也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1)马拉松常见伤病防控体系的评价与筛选主要依靠少量专家的主观意见,重定性而轻定量,其可操作性与权威性有待进一步商榷,马拉松常见伤病防控体系也待进一步完善。
(2)赛事组织方应加强常见伤病的防控监督,在各个方面做好防控工作,降低马拉松赛事中常见伤病的发生概率,促进马拉松赛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