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经》走进语文课堂

2018-09-27 10:34胡在军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德经道理教师应

胡在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傳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经典,其义深,其意丰,其辞美,让它走进语文课堂,意义重大。对此,笔者采用的策略是“六出”“三和”。

一、以“六出”走近经典

1. 挑出

让学生挑选授课内容,是对学生、对课堂的尊重,体现了“生本”思想和“三不教”原则(学生懂的不教,学生不需懂的不教,学生学了也不懂的也不教)。这样,授课内容必然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道德经》中的“善”“勤”“虚”“静”“和”“美”“道”“德”这些富含文化信息的文字内涵,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乐于学习,善于领悟,熏风拂面,其乐融融。

2. 画出

学生为了学好自己“挑出”的学习内容,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做好预习。课堂上,让他们以艺术的形式将学习内容画到黑板上,从文字行款排列,到书画渲染留白,要么花红锦艳,一片灿烂;要么笔法多变,引人思考,让课堂绽放出无穷魅力。

3. 背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各尽所长,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重点把握朗读节奏,用心读好一字一词,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这是学习《道德经》的有效途径之一。

4. 参出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自觉探索学习经典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奥妙无穷的学问,例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教师应尽其所能地进行深入浅出、形象有趣的解读,引导学生参出个中“道理”。

5. 悟出

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是为了成长。语文课堂应“以本为本”而又能跳出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经》的同时,由此及彼,从课内到课外,从经典到自身,拓展思维,加深感悟。

6. 行出

对于浩如烟海的经典而言,学习一个章节,是一个非常小的点,关键是要做到“从树木见森林,观滴水知沧海”,而这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实践。我注重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我们今天只学一章,经典的内容既博大精深,又艰涩难懂,怎么办?如果要读好《道德经》,请大家问问这位老师,他叫南怀瑾,因他怀里装有美丽的宝贝,所以叫‘怀瑾。他的《老子他说》会告诉你怎样理解《道德经》。《论语》也不容易读,南怀瑾老师还有一套书叫《论语别裁》,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教是为了不教”,让实践求知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功夫在课外”成为学生成长的法宝,是真真切切的“教书育人”。

二、以“三和”掌握经典

1. 以琅琅书声,和之

在小学二年级教学《道德经》四十五章时,面对平均识字不足两千字的小学生,我把读对、读好、读出生活味、读出情怀作为基本要求,既求读好,又“不求甚解”,要求学生循序渐进,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渐悟句意。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引导学生以对对子式朗读,分男女角色朗读,分组比赛读,多种朗读方式交替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随之提高。

2. 以有趣的游戏,和之

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我在教学《道德经》二十二章时,通过拥抱鞠躬对人行礼,用一张纸装水,用一只手不停地拿东西这三个小游戏,生动诠释了“曲则全”“洼则盈”“少则得”的道理;在教学三十三章时,通过互相整理红领巾、师生掰手腕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的道理。在各种游戏中,学生玩一玩,想一想,做一做,既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增进了生活的智慧。

3. 以身边的事理,和之

《道德经》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必须让学生读好经典,“理论联系实际”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道德经》七十九章中的“和”时,我在讲好“和大怨”“抱怨以德”等道理的基础上,融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员十个好习惯”等,引导学生了解“抱怨以德”中的“德”就是我们今天的各种美德,了解“德”就是每天微笑,对人温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教学十七章中的“信”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二年级学生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学到诚实守信,知道他们需要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信心十足;勤学好问肯钻研,信心十足;明理守法讲美德,信心十足。此时,教师可顺势推进,通过联系日常事物,让学生知道花草树木也是守信的:垂柳依依,荷叶田田,是相约夏天而来的;翠竹婆娑,藕花飘香也是六月准时来的……大自然的寒来暑往,草长莺飞,日月星辰,无不是守信的。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道德经道理教师应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道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喜欢你,有道理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