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萍
【摘 要】字词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选用适切的教学策略,把握学情、预学在先,结合字理、追根溯源,联系语境、积累运用,注重复现、温故知新,通过多维推进,实现立体认知,激活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字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字词教学;策略
自统编教材使用以来,尽管一直强调减少识字量,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识字量其实有增无减,尤其是进入二年级之后。从二年级上册的识字表来看,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识字量都是450个,但除语文园地外,人教版是34篇课文加8篇集中识字,而统编教材则只有24篇课文加4篇集中識字。这样,每篇课文编排的生字自然就多了。此外,人教版每篇最多安排14个生字,且只有4篇课文达到这个最高标准;而统编教材中单篇生字量为15个及以上的有15篇。对于刚迈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量确实有点大。因此,如何运用多维的教学策略,立体式提升字词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成了当下低段语文教师重要的研究命题之一。
一、预学在先——基于学情的字词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假如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简言之,就是“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比如设计单元识字预学单。表面上看,一个单元有50个左右的生字,其中学生生活中已经熟识的可能有十几个,另有十几个也可通过预学初步认识,而剩下的20个左右的生字才是教师应该花时间去教的重点。同时教师还要预设学生自己觉得已经掌握但容易出错的字词,这是课上需要花心思去突破的难点。经过梳理,教师会发现,学生真正的识字量远没有课后呈现出来的那么多。预学单筛选出了最具教学价值的生字新词,教学因此而变得有的放矢,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
二、追根溯源——基于字理的字词教学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汉字独特的表意性决定了汉字教学离不开其构字根本。比如,学生学“水、火”时明白了象形字,学“上、下”时懂得了指事字,学“尖、尘”时掌握了会意字,学“漂、飘”时理解了形声字。教材在编排上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因此,低段识字教学应重视通过多种方式,追根溯源,探寻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探索汉字、亲近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图文对照,寻其本源
汉字造型优美,内涵丰富。今天的汉字虽已褪去古文字的图画色彩,但甲骨文和金文却仍接近图画,象形特点十分明显。在教学生字时,教师不妨结合其特点,将汉字蕴含的象形文化有意识地融合进去,充分展现低段识字教学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比如“册”字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出示串联的竹简图片,讲解“册”这个字就是祖先根据穿起来的竹简形状创造出来的,再出示并讲解“册”字的演变过程,最后带出“册”字笔画和笔顺的教学。图文对照的教学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学生将笔画组成的汉字与汉字所代表的实物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具象,使学生对汉字的表意特点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对字形字义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而又鲜明的印象。
(二)形义相连,探其本质
在低段识字环节中,教师不仅可以依托汉字的“形”来传递文化,还可在“形”的基础上,借助汉字的“义”展开教学。比如针对指事字或会意字,可以通过形义关联,强化记忆,让学生感受汉字独特的文化魅力。
如指事字“本”和“末”,可以结合金文或小篆来学习。从小篆可以看出,“本”和“末”都从木:“本”是“木”的下面添加一横,表明这是根部;“末”是“木”的上面添加一横,表示这是树梢的位置。再如会意字“灾”和“灭”、“休”和“体”,教学时可以出示对应的简图,让学生观察发现,提取图片信息得出:“灾”字从“宀”从“火”(“宀”就是“宝盖头”,表示房屋),以火烧房子表示灾难;“休”从“人”从“木”,表示人依靠树休息。而对应的“灭”和“体”的小篆都是形声字,简化后才成会意字。“灭”从“一”从“火”,表示用一物覆压使火灭;“体”从“人”从“本”,表示身体是人之根本。
(三)举一反三,求其本真
汉字中占比最大的是形声字。识字教学中,对于那些较为常见且组字率较高的生字,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了解它作为形旁时表义的特点,并进行梳理分析,点拨归纳,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就显而易见了。
1.求同:教一个得一串 。教师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开展字族文教学。可以是同偏旁的,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中的“木字旁”字族;也可以是同部件的,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中的“青字部”家族。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中安排了五组同部件的形声字,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根据声旁猜读音,根据字义猜偏旁,并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教一个得一串”的效果。
2.求异:形近字巧辨析。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借助声旁求同,以认识更多的字,还要借助形旁求异,以准确区分形近字。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识字加油站”中有三组形近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声旁进行认读与识记,借助形旁进行辨析与运用,逐步认识并掌握这三组字。
三、积累运用——基于语境的字词教学
都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习字词,应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从理解到积累,从积累到运用,关注整体效应,形成认知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词语的感知与理解
1.图片感知,使词义更直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描写的是四个季节的田园风光,其中夏季的“蚕桑”“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最难理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然后出示四组不同季节的田园风光图,让学生说说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的景色,最后回到课文,读出这样的画面。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用具体形象的图片将字词的意思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可使词语的理解水到渠成。
2.触发联想,使词义更生动。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字词句运用”中有8个四字词语。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看到‘冰天雪地、鹅毛大雪,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可以联系生活:“你见过‘云雾缭绕、云开雾散的景象吗?”也可以代入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如果你的眼前‘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你的心情怎样,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语言对词语呈现出的画面进行描述。此时的“云雾缭绕、冰天雪地、电闪雷鸣”在学生的脑海中变成了详尽的画面,教师无须多作解释。
3.角色体验,使词义更具象。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中,有不少四字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到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区分哪些词语是写狐狸的,哪些词语是写老虎的;再想象这几个词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动作与神态;然后把词语送回课文中,通过分角色表演,将狐狸的“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和老虎的“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生动地表现出来,进而理解题目的意思。这几个词正是课文的关键词,教师通过抓重点词,借助文本创设故事情境,把情感体验与词义理解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感悟。
4.以文解词,使词义更深刻。以文解词,可以是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中的“泛滥”一词,学生通过泡泡提示语发现,下文的“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正是对“洪水经常泛滥”的具体描写。以文解词,还可以依据关键词展开品读,促进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深层感悟。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四海为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植物妈妈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哪儿为家,比如田野、山洼……这就叫“四海为家”。再问学生“植物妈妈送孩子四海为家,靠的是什么办法”,使其了解“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降落伞,借着风出发;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皮毛出发;豌豆妈妈只要让豆荚在太阳底下一晒,等豆荚炸开后,孩子就能出发”。
(二)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1.字词“开花”,让表达更丰富。“生字开花”是较为常见的积累词语的形式,比如发散式“开花”——扩词,比如串联式“开花”——生字组词接龙。“词语开花”形式更是多样,包括找近义词、找反义词、找同类词等。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字词游戏中,完成了新词的积累与拓展,丰富了语言储存,让自己的表达有着更充足的选择。
2.比较推敲,让表达更精准。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该语文要素在单元中分层次呈现。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目标定位是了解动词,感受用词的准确;第2课《我是什么》旨在感受动词运用的细微不同;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和语文园地一,是要求在情境中运用动词。对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动词在描述情形上的不同作用,在反复推敲中体会用词的精准,然后在语境中尝试准确运用。
3.以词串文,让表达更自如。以词串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想象说话,比如将几个新学的词语串联起来说一段话;可以是概括大意,比如根据几个新词,简单说说课文大意;也可以是复述画面,比如学了《狐假虎威》后,根据课后练习中的5个词语说话,重现“狐假虎威”这个场景。这样的串文练习,或利用文本语境,或另外创设情境。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学会自如地表达。
4.联系实际,让表达更灵动。字词教学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有深度、有内涵的语句,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使字词的理解更具体、更富有意象,字词的表达更灵动、更富有情感。比如语境中内化。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有一组拟声词,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境中,将这些拟声词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学会准确运用拟声词。再如仿说中运用。对于同册《寒号鸟》中的“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妈妈睡了》中的“明亮的眼睛、乌黑的头发”等特定格式的词组,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联系周边熟知的事物或已有的情感体验,照着样子说一说,比比谁说得多。词语一旦被激活,或念诵于学生的口语交际中,或运用在学生的造句写话中。这时的词语才是鲜活的,表达才是灵动的。
四、温故知新——基于复现的字词教学
从识字的基本规律来讲,除了有意识记外,学生更多的是无意识记。基于这一规律,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形式,让生字与学生反复见面是很有效的方法。教材在编排上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每篇课文都是对以往学过的字词的复现,而且是结合语境的复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字词在不断的复现中得以巩固。
(一)结合课文滚动复现
1.从温故到知新。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先复习学过的字词,再进入新课生字新词的学习,从“温故”到“知新”,循環反复,帮助学生逐步巩固。这种滚雪球似的课前字词复习,可以成为低段教师日常教学中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2.从知新到回顾。在生字新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结合词串、句段等语境,通过读读、说说等语言形式,让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在运用中内化。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再针对一类字词进行整体回顾,促使学生有效记忆。
(二)结合园地归类复习
1.课文中字词,常温故。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动词特别多,这也是该单元字词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除了针对字音和字形难点进行复习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这些动词,结合语文园地的内容,进行巩固与拓展。
2.字词加油站,常知新。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板块涉及新的字词。教师可以用“字义藏在部首里”的识字方法,从第八单元的字词复习切入,将其链接到“识字加油站”中,引导学生认识关于动物名称的字词,并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帮助学生掌握拟声词的变化与运用。
字词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选用适切的教学策略,把握学情、预学在先,结合字理、追根溯源,联系语境、积累运用,注重复现、温故知新,通过多维推进,实现立体认知。这样的字词教学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也将得到激活,他们逐步掌握自主识字的能力,并由此走进语文学习的深处,体验和发现更多的精彩与美好。
(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