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与网络视频直播融合问题探讨

2018-09-27 20:34普穷
科技传播 2018年17期
关键词:网络视频广播节目融合发展

普穷

摘 要 广播节目与视频直播的相互融合已成现实,但在融合发展中逐渐暴露出问题。为此,本文先从广播与网络视频直播融合的可行性分析,后就两者的融合实践进行路径探索,最后发现两者之间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于是本文针对问题给出建议,以使广播与网络视频直播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发展。

关键词 网络视频;广播节目;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8-0141-02

1 广播与网络视频直播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现代人更愿意通过图像主观内容,而这也使得以传播声音为主的传统广播媒体陷入传播困境。同时,网络视频直播的盛行,更是挤压着广播的生存空间,为此学界和业界不得不思考:以传播声音为主的传统广播媒介具有借助网络直播的图像特征,以拉近与受众传播距离的可能。答案是肯定,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从传播形态上讲,广播属于传统媒介中的一类,而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却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而存在的社会化传播媒体,通过普通网络用户的参与,可以实现内容的创造、共存及传播,从而及时有效地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的对信息的碎片化需求。其次从信息权威上衡量,广播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其媒体公信力较为良好,尤其在发布权威信息时,而不足之处是信息反馈性能较差,为此可以借助网络视频直播的互动性强、存储功能强大等优势实现新的传播突破。此外,网络直播视频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数据资源,它包括收看的受众群的数量、类属层次、消费能力及使用习惯等决定媒体内容走向的关键性信息。而这数据资源的获取可以帮助传统广播媒体调整选题方向及制作形式,从整体上提升节目质量,进而生产出符合受众需求的节目形态。也因此可知,网络视频直播与广播节目的融合,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具有可行性,他们能够互相影响对方,相互促进彼此,以实现广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及公信力的提升。

2 网络视频直播与广播融合的现状

2.1 融合并行,节目优质

传统媒体形式的广播以传播声音为主。而媒介融合时代,广播媒体可以借助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以图像和声音兼具的传播模式传递信息给广大受众。如今传统媒体背景下的节目的制作流程已经呈公开化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它的转型,即网络视频直播的广播节目形态提供了参照样本,但节目主持人的特色化需求却仍是问题。美国好莱坞之所以能够被受众所赞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是因为它的组织分工明细且精准,而且采用两种并行的制片制度,即制片人和明星。而如今商品经济盛行的时代,明星效应随处可见,广播的直播完全可以参照好莱坞的运营模式,打造一批符合其传播生态的“网红”,以强化节目影响力及互动性,留住核心受众群及吸引潜在受众群。

2.2 助力广播户外节目

为了实现媒体的最佳传播效果的传播目标,网络视频直播形式的采用可以为广播节目的户外的播出提供可能。比如2016年4月,新浪“一直播”便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融合,并在安徽小岗村进行了一场《小岗村夜话》的视频直播;当然,网络视频直播与广播节目的融合,并非始至2016年,其实早在2012年,《中国乡村之声》的“爱·在乡村”活动的系列场景便是通过映客、新浪“一直播”和“360水滴直播”等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播出。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广播的地域限制,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广播媒体在传播上追求的四力传播目标。

3 广播直播化出现的问题

广播与网络视频直播融合的前提条件,是广播能够保持既有的优势,并在融合时发挥出来。广播既有优势主要指两方面:第一,广播相比其他传统媒介,拥有较好的时效性,以此拓宽了此类媒体节目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在传播重大事件时,可以随时插播,并现场直播;第二,传统广播是一类需要依靠听觉器官调动的单向度媒介,靠调动听觉来接受信息,但此种伴随特征便给网络在线广播的诞生提供了契机,不仅使得受众完全可以在线收听广播,还可以办公、聊天、浏览信息等,在某种程度上拓宽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给节目的二次传播提供可能,以此为节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3.1 节目主持人角色

广播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制作者及播出者是节目主持人,为此媒介融合时代广播事业在寻求良性发展的同时,节目形式也应该走出传统的直播间,逐渐多样化,这其中包括节目主持人角色的转换。传统媒介形式下的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工作空间主要以直播间为主,他们仅需要通过声音传播信息,但是网络直播时代,主持人的工作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演播室,也是拓宽到任何场所、场面,以传递信息、协调社会及传承文化。为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清晰地认识到现场这一点,并准确把握现场主持人与平时做节目的异同点,从而灵活运用播音形式,努力提升自我的播音素养,在网络直播中展现个人魅力。此外,广播节目主持人角色的转变除了对传播形态的物质层面的认识转换外,还应密切关注网络话题和热点议题,锲而不舍的学习,捕捉新知识和新观点,提高新闻敏感,制造话题,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3.2 节目内容单一性

前文谈到,传统广播是一类依靠听觉器官进行接收信息的传播媒介,其节目种类和播出方式相比电视和网络较为单一,而与网络视频直播融合后,节目种类及播出方式均有所丰富,但是唯一存在不足之处是思考传统广播背景下的单一节目内容是否可以移植于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并作为重点调研事项。比如,传统广播背景下的新闻访谈节目,如果移植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其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的议题、对话内容及主持人的声画构图等方面是否应有所调整,其调整尺度多大等问题。

4 广播可视化中的具体对策

4.1 主持人角色的转型

媒介融合时代对电台主持人的要求相比传统广播时代更高,为此主持人亟待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更好地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把握受众需求,进行主持。当代传媒界普遍认可“內容为王,渠道制胜”的营销理念,在保证节目内容优质的前提下,从支持人的风格创新、从业观念上转变,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节目内容质量。此外,风格创新及从业理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循渐进式的,为此主持人应强化学习,提升自身,学会面对、适应镜头,给受众以视觉冲击。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不同,它可以在直播时与普通用户通过弹幕的方式进行互动,而普通用户的不确定性,又对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节目内容丰富精彩。

4.2 细分受众群,有针对性地打造节目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崛起,冲击着传统广播页的发展生态,但是危机的同时也蕴藏着转机。比如,前文谈到的网络视频直播背后的大数据所蕴含的受众的数量、层次分布、消费习惯及能力等相关信息的使用,便有助于广播可视化的分类,以精准定制符合不同受众需求的广播节目。此外,针对原有的听众和移动用户,广播应做好节目的内容关,突出广播的伴随性,并将其发挥出来,从而打造融合形态下的优质节目。

4.3 原创优质内容,塑造品牌意识

关于优质内容的创造问题,笔者认为当代社会已然是一个UGC,即全民参与直播生产内容的时代,但是他们虽然可以生产具有重要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话题内容,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素养,其生产出的视频画面相对粗糙,并在某种程度上稀释了视频直播平台的优质要求,为此可以依靠传统广播电台的专业团队策划及设备技术支撑并弥补了这一缺点。为此广播与网络视频的融合可谓在以实践论证了“内容为王,渠道制胜”的论点,为广播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可能。

4.4 打造有温度的媒体

网络直播和广播融合所显示的优势众多,但是最显著的优势便是受众不仅被高度赋予媒介接近与使用权,而且还能与传播者进行即时互动,但是优势的同时也成为直播平台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廣播与网络视频直播的融合,可以互补各自的优势,从而打造有温度的媒体性能。比如在全国都享有较高赞誉的广播栏目《党风政风热线》,便是采用网络视频直播的模式,邀请与话题相关的只能部门做客直播间,与受众现场互动,聆听他们的心声,不仅留住核心受众群,还吸引了一批潜在受众参与互动,即问即答。这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广播的空间局限,拓展了受众接受面,开启了一个受众与媒体零距离互动的传播时代。

参考文献

[1]杨冉.幕布后的表演—场景理论视角下的网络直播[D].合肥:安徽大学,2017.

[2]王睿.媒介环境学视阈下互联网受众的“异化”异化危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3]王倩.基于手机的人际交往形态演变研究——媒介环境学视角[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4]陈庆婷.媒介环境下中国粉丝文化的变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1978年—今)[D].兰州:兰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网络视频广播节目融合发展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爱奇艺竞争战略研究
网络视频节目的特点及优势简析
网络视频的著作权侵权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网红形成与papi酱现象的社会成因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