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李竞 马京津 李晋
摘 要 气象科普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有利于扩大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气象科普的效果。近年来,北京市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学校、场馆、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媒体等各类社会团体的宣传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扎实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工作思路、形式内容、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总结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做好氣象科普工作,近期,我们以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工作为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 社会资源;气象;科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8-0007-03
1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北京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工作,精心做好气象科普知识的选题、内容和宣传形式的安排,积极联系协调社会资源联合开展气象科普。目前,全市已建成了14个气象科普基地,年接待参观近万人次。但其中主要以学校和社会团体预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1.1 持续推进气象科普“四进”,巩固气象科普的影响力
采取定期印制宣传册,统一配置书籍、杂志,在特定宣传栏张贴气象科普知识挂图,悬挂气象科普知识展板等方式,持续推进气象科普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事业、进社区,不断巩固气象科普知识在上述地区的影响力。近3年来,北京市气象部门共布置展板、宣传栏230面,印制3 500份宣传挂图、20 000份宣传册,向学校、社会赠送气象科普书籍、杂志800本。
1.2 与场馆、教学机构等合办气象科学兴趣班,提高气象科普的吸引力
充分发挥科技场馆及教学机构对特定人群的吸引效应,积极联系沟通,把气象科普知识加以包装送到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与场馆合作开办气象知识兴趣培训班。组织学习对象通过亲身体验、导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努力以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吸引学习对象的兴趣。今年,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观象台)先后与桔瓣网、游学圈、 “你好,自然”等场馆和教育机构进行了合作,大兴区局与大兴航天科普基地、海淀区局与海淀公共安全馆、门头沟区局与人民防空防灾展馆、石景山区局与石景山白桦林公益发展中心等纷纷进行了有益探索。
1.3 利用媒体资源开展科普宣传,提高气象科普传播力
充分利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报纸等宣传资源,结合各个时期气象特点,以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普及气象知识为目标,积极组织稿件进行发表,引导人民群众主动了解与个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科学,切实推进气象科普的传播力。比如针对各个时期的天气特点,北京市气象局分别组织稿件在人民网发表《气象科普:近期京城缘何雷雨频发》、在科技网发表《何为“零星小雪”?北京市气象局这解释神了》等多篇文章,利用腾讯网等载体,发表《北京这次的暴雨怎么来的,听气象专家来科普》、《奔跑吧,观测员》等多部视频科普短片;创建微博“气象北京”、微信公众号“北京市观象台”,不定期对外发布气象科普知识,其中“暴雨中的值守”“我们是谁,气象人”等文章引起了行业内外的热烈讨论;与凤凰网合作针对高空探测放球进行直播互动,参与人数达14万余人。
1.4 选派人员参加科普培训,提高讲解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提高气象科普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组织人员参与由中国气象局、北京市科委等组织的科普讲解技能培训及相关科普讲解比赛,并获得全国气象讲解员大赛三等奖,北京市优秀科普使者称号。
2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取得的初步效果
经过近年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2.1 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气象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气象科学知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雨、雪、风、雾等级划分、霾形成的气候条件等气象常识有所掌握,提高了社会大众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为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2.2 提高了全民科学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组织社会资源开展宣传教育、演习演练,人民群众的科学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切实强化,对于极端天气的预防意识不断加强。人民群众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生活,提前对天气变化做好应对措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2.3 培养了青少年气象科学兴趣
通过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与科技馆、博物馆合办兴趣班等举措,切实提高了气象科学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调动了学生群体对于气象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在青少年一代心里埋下了气象科学的种子,为气象科学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土壤。
2.4 取得了社会对气象工作的理解支持
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社会大众对气象科学的认识不断提升,随着科学知识的丰富,以前对气象预报工作不理解、不满意的声音少了,对于气象部门工作理解、支持的多了,为气象部门开展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也发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当前,气象科普工作虽然能够引起全局上下一定程度上的思想重视,能够主动利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活动、“全国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以及“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宣传活动期间,与各类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开展气象科普宣传。但是,在思想上仍然存在气象科普不是主要业务,在工作上可有可无,干好了锦上添花,干不好也没什么大影响的错误认识,思想认识的不到位,造成了气象科普工作推进力度不够。
3.2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在制度上没有建立相关气象科普的工作机制,缺乏专门的制度办法和领导组织,造成了气象科普工作的持续性、常态化不够。在人员上没有专职气象科普工作人員,开展气象科普工作都是相关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兼顾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凭的是对气象科普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造成了气象科普队伍不稳定,人员时多时少。在资金上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有些科普展项设备多年无法更新,造成宣传声势和宣传效果不足。
3.3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思路还需开拓
一方面,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在合作上拘泥于气象部门提供技术,社会资源提供平台简单粗放的模式,同时合作也呈现出临时性、随机性的特点,亟需在合作思路上进一步拓展,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气象部门与社会机构开展气象科普项目产生收益再利用思考的不多,气象部门大多以社会公益为目的开展科普工作,对社会机构气象科普项目收费既缺乏政策支持,也缺乏资金再利用的思路办法,造成气象科普工作资金来源紧张,推进不力。
3.4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范围还需扩大
虽然气象部门不断加大社会资源利用力度,科普宣传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各个领域,但是从实践来看,一方面,科普宣传往往只深入到各个领域的某一两个单位,覆盖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对于车站、列车、机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覆盖不够,没有发挥出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的最大效果。
3.5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形式还不丰富
当前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主要采取发宣传册、赠书、制作宣传展板、讲师讲授气象知识等方式进行,在内容上大部分为常见气象知识的普及,在模式上为给授式宣传教育,在形式上大部分为传统宣传形式,对于受众的吸引力不高,难以调动受众的学习热情。
4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措施
根据当前北京气象部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结合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对今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提出以下几条建议措施。
4.1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工作机制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属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力量与市场参与机制,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中国气象局今年重点推进的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明确要求重点加强多部门协同、跨区域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依托社会资源,丰富气象科普知识传播途径,加强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受众性,切实把气象科普工作当作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来推进。因此,必须把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提升到落实中央、国家气象局要求的高度来抓紧抓好,必须把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到气象部门日常一项重点工作来统筹把握。要成立由各级组织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专业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领导小组。要建立统一的工作机制,明确全年气象科普工作的任务目标和推进计划,形成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4.2 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创新
各级气象部门要积极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模式。主动与相关单位探讨长期合作模式,把气象科普作为相关科技展馆的保留曲目抓常抓长。突出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培养,主动与中小学、幼儿园联系沟通,探讨增设气象防灾减灾课程,培训组织师资力量进行专业授课。与各级各类媒体密切配合,结合各个时期天气特点,及时推出气象知识科普,让人民群众结合天气变化了解气象科普知识。
4.3 扩大科普范围,增强影响覆盖
要在气象科普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事业、进社区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气象科普在社会宣传上的广度和深度。在广度上,要做好规划,对所辖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进行轮流宣传,争取在一定时期内,让气象科普知识全覆盖。在深度上,要瞄准车站、广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重点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努力使气象科普知识深入人心。
4.4 丰富形式内容,提高工作效果
气象科普要深入人心,必须要适合大众口味,让受众感觉有用、有趣,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所以,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必须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要精心设计与场馆合作的科普项目,积极采取亲子游戏、创关冒险、趣味问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大众的支持和参与。要不断丰富科普宣传进校园内容,以防灾减灾、气象常识等内容为重点,增加体验式、模拟式学习,提升科普宣传的时效性。要加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科普宣传的互动性,让学习人员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气象知识的主动性。要充分网络媒体与网民的互动教育,采取开办网络直播,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学习互动,让气象科普走进每一位老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