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皇室肖像画比较

2018-09-27 06:50刘芳
今传媒 2018年7期
关键词:不同点相同点中西方

刘芳?

摘 要:中西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但是,艺术无国度。在艺术史上,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国家在艺术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各国家和民族的交往与融合也使得艺术得到更加广泛的融合。本文试着将西方十七世纪艺术大师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与中国初唐绘画大师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做对比。这两位艺术大师都是宫廷画家,又都擅长画皇室肖像画,所以我从他们的众多绘画作品中选出了这两幅更具有可比性的绘画作品,从时代背景、神态刻画、肖像画功能、艺术表现等方面对比他们的异同,从而从这两幅画作中对比出中西方在皇室肖像画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中西方;皇室肖像画;相同点;不同点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67-02

一、中西皇室肖像画相同点

1.相似的时代背景。《历代帝王图》与《教皇英诺森十世像》都属于皇室肖像画。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历代帝王图》是中国初唐宫廷画家阎立本所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十七世纪西班牙宫廷画家所画。它们虽然在时间上相差1000年左右,可是两者却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唐朝在中国古代属于盛世大国,绘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山水、花鸟、人物画都较前人有较多的成就。尤其是人物画的发展更是逐步成熟。在封建国家,绘画的发展受到了统治者的控制。唐代的人物画发展之所以如此的快速,跟当时的统治者李世民有一定的关系,太宗李世民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属于有远见的统治者,他懂得利用艺术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陈绶祥的《隋唐绘画史》中,就写到“贞观十七年他下诏:“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名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明确的提出用绘画表彰功勋的要求。”

而十七世纪的西班牙由于政治结构僵化、政权原始、宗教信仰单一等原因在国力和经济上处于衰落时期。但由于当时西班牙处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兴起的时代,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受到重视,所以肖像画得以盛行。十七世纪的西班牙被称为“西班牙的黄金时代”。而委拉斯凯兹作为17世纪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有幸遇到菲利普四世君主,菲利普四世爱好艺术,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对委拉斯凯兹为自己所画的肖像十分满意,并任命他为宫廷画家。他终身为王权服务,为教廷贵族画肖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教皇英諾森十世像》。虽然中国的初唐与西方的西班牙处于不同的国度,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时代都处于艺术上升期,绘画都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正是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画家才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历代帝王图》与《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如此经典的绘画作品。它们都是在统治者的要求下绘制完成,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生活。

2.重神态刻画。在《历代帝王图》中,阎立本共刻画了十三位帝王,他所画的十三位帝王各不相同。可以看出,画家用程式化的手法表现出了帝王应有的气质,但不同的是又能巧妙的通过场景、服饰、眼神、体态等的细节描绘来反映不同帝王的政治功绩和他们的境遇。阎立本将每一位帝王的性格与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在《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采用了非常写实的手法,将教皇英诺森十世刻画出来。这幅画将教皇的阴险、狡诈的本质表现的十分到位。画家更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在绘画的时候不畏权贵,而是遵从客观事实,将教皇画的非常像,没有丝毫的美化。

这一点恰恰跟阎立本十分的相似,在唐朝画家身份地位并不高的情况下,他笔下所刻画的帝王没有丝毫的去粉饰客观事实,正因为画家注重神态的刻画,所以才让我们后人看到如此经典的作品。

在两幅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都有着深厚的绘画根底,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在特质,虽然使用了不同的媒介来画,但两幅画都充分的将画中人物的形态气质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中西皇室肖像画不同点

1.中西肖像画功能不同。中西方宗教和文化传承方面大有不同,所以导致中西肖像画有着不一样的功用。张彦远认为绘画有四种功能分别是:巫术功能、教化(伦理)功能、审美功能和认知功能。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论皇室肖像画的教化功能。除此还有一些言论,也肯定绘画的教化功能。就比如东汉的王延受认为“图画天地,品类群生......贤愚成败,糜不叙载。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又如,曹植所说“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拜;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从这些我们可以肯定,绘画的教化功能。在《历代帝王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阎立本对于不同的画家设计了不同的场景,神态的刻画也不一致,给我们传达出的意思也不相同。在《历代帝王图》中,画家充分的表现了有过伟大功绩帝王的雄才大略,而对于一些末代皇帝,则多表现他们的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等。就像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阎立本将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刻画的英明神武,眼睛的刻画透出坚毅和聪慧。而相反,对陈后主陈叔宝的刻画,则是将他的萎靡之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西方帝王肖像画的作用跟中国的不一样。欧洲的艺术来源于古希腊,而我们知道,古希腊是理性的审美思想,他们更加的侧重外形的刻画。在他们的理念中,肖像画是用以来彰显他们尊贵的地位。在没有照相机的时候,西方的帝王便用绘画来保留自己的形象。想要显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帝王身份。与中国不同,西方帝王的肖像是可以让自己的民众来挂在家中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西方每个时期都有许多的帝王肖像。当然,除了彰显地位,这些皇室肖像也用来和别国的帝王肖像交换,以示友好。《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就是在教皇的要求下由委拉兹开兹完成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皇室肖像画,但中西方肖像画的功用却并不一致。

2.中西肖像画艺术表现不同。(1)写真与写实。中国的绘画一般追求的是神似,不追求形似。在《历代帝王图》中,画家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和帝王的功绩来刻画肖像。中国传统肖像画表现的是人的内在气质、神态、修养风度等,并不特别强调对象的内部解剖结构。《历代帝王图》中,对各个帝王的描绘都强调写“神”、“意象”的美学法则。画家主要注重人物的精神层面的分析和主观意识的表达。在绘画造型语言中,以写意性造型,平面化表现为主要特征。这种写真的方法与西方写实的方法不同。中国的帝王图是画家根据史料,再结合自己的主观性来写真。西方画家注重理性思维特点,并以追求写实的再现客观形象为美的形式法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艺术与科学的紧密结合。帝王肖像画是肖像画的一部分,其造型艺术风格与同时期的肖像画造型风格紧密相连。主要表现为客观写实性的塑造对象,且强调明暗法的运用,形成立体化的造型特征。在《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中,画家通过画面中对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的细致观察,将他画的惟妙惟肖。在当时人的笔记中,这位教皇似乎从来就没有给人们留下过美好的印象,甚至他还被认为是全罗马最丑陋的男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看而阴郁的人,被他画出来后,连教皇自己都觉得太像了。中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影响了画家的审美观念,形成中西不同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并对帝王肖像画的形式特征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中西肖像画的不同价值追求、不同绘画形式根植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中。总的来说,中国帝王肖像画总体上更加的主观写真;西方帝王肖像画总体上倾向于客观写实。(2)构图不同。从《历代帝王图》与《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大的不同便是构图的不同。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中采用的是长卷式的构图,作者共画了13位帝王,并且每位帝王又可以自成一幅画作,阎立本根据每位帝王的秉性和成就,精心为他们设计了背景的人物,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每位帝王。同时,由于封建思想的君权至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中,为了突出帝王的尊贵地位,将帝王画在画面的最前端,而在其后的侍从就画的相对较小。委拉兹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中,只有教皇一人在画面中,与《历代帝王图》不同,委拉兹开兹只选择了教皇的半身,我们可以看到教皇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身体微侧,看向画家。背景只是简单的红色背景,没有别的人物来衬托,但画家依然将教皇这种位高权重和阴险的感觉表现了出来。(3)延续性与瞬间性。我们现在看到的《历代帝王图》除了由十三位帝王及其侍从以外,还有一些后人的题跋,这些题跋和帝王肖像完整的组成了《历代帝王图》。这些题跋大多都是由后人所题,再加上这十三位帝王及其侍从的形象是由阎立本通过写真的方式完成。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的皇室肖像画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它是由画面的人物和题跋共同构成完整的画面。这与西方直接写生是不同的。而在西方,随着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的发现,人们更加的追求客观写实性。《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委拉兹开兹面对教皇的写生,将教皇客观的展现在画布上。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一旦作品完成,就不会再有人继续在上面作画、题字之类的。所以,西方的皇室肖像画因为绘画媒介和西方本身注重客观性的特点,所以就具有瞬间性的特点。(4)设色不同。我们知道,黄色在封建的中国是只有皇族才可以用的颜色,平民百姓是不许用这些颜色的。所以,在阎立本画的帝王肖像,都是有一定的程式规定的。就如我们看到的《历代帝王图》中,帝王身上的衣服都是由黑色和红色组成的,在唐朝,这是皇族衣服的象征。这些颜色由于固定的程式,画家就必须要根据程式来作画,将这些固定的色彩平涂在画面上,而不能进行主观的处理。在《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教皇身穿红色的衣服,体现了教皇的身份。但画家所画的颜色受到光阴对比的影响,注重客观性,颜色是根据所画对象所处环境影响下的颜色,并非单纯的固有色。

三、结 语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更加清楚中西皇室肖像画不同的原因。中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影响了画家的审美观念,形成中西不同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并对帝王肖像画的形式特征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中西肖像画的不同价值追求、不同绘画形式植根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中。总的来说,中国帝王肖像画总体上更加的主观;西方帝王肖像画总体上倾向于客观。

参考文献:

[1] 王振德.中国画论通要[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2] 陈绶祥.隋唐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 范明华.《历代名画记》绘画美学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 (英)德.斯佩泽尔,(英)福斯卡.欧洲绘画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 李世杰.委拉兹开兹[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

[6] 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7] 王平平.明代肖像画与世纪欧洲肖像画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 沈伟.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

猜你喜欢
不同点相同点中西方
飞机与公共汽车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大家来找茬
常见易混同义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