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冰,李 淼,吴政文,王佳友
(1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州 510640;3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食物消费变化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结构和食物加工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4]:一是以粗杂粮为主要食物的困难期(1949—1977年)。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系下,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食物消费量低且不稳定,食物种类不丰富,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粗杂粮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这一时期居民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营养结构严重不合理,营养水平较低,人均摄入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远远不足。二是主粮为主要食物的温饱期(1978—1984年)。这一阶段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60%以下。这一时期,居民的营养结构尽管还不太合理,但已有较大改观,营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有所增加,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居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肉类消费量以较快速度增长,蛋类、水产、乳类消费量也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三是主粮和副食品相配套的转型期(1985—2002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质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到50%左右,营养结构日趋合理,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也为较合理,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开始下降,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长较快,肉类、蛋类、水产、乳类消费均成增加态势。这一时期,居民食物的种类极大丰富,食物结构呈现多元化,各种加工食品和副食品也开始进入食品消费市场。四是以加工食品为主要食物的富裕期(2003年至今)。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入WTO,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各种农业新业态崛起,家庭农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人们的消费喜好也有了新的特点,绿色安全和多样化食品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这一时期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食物供应丰富多样,谷物消费中粗粮与细粮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动物性食物消费增长势头减缓。居民对食物的消费表现为加工型食品、营养保健型食品、享受型食品大幅度增加,且更加青睐烹饪快捷、有特殊功效的加工食物,以满足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和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图1 2013—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支出等变化情况
从近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等情况来看(图1),均成逐年上升趋势。由表1可知,2013—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 467元增加到33 616元,人均消费支出由18 488元增加到23 079元,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由5 571元增加到6 762元。到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已经突破万元;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也上升到3 266元。由图2可知,近10年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由2007年的7 572元增长到2016年的21 228元,增长近3倍。
表1 2013—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注:从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2013年及以后数据来源于此项调查。与2013年前的分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径有所不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07—2016年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情况
从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变化情况来看(表2、表3),人均粮食消费量逐年下降,猪牛羊肉消费量逐年上升,肉禽及制品消费量逐年上升,这也反映出人们对科学饮食的重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日趋合理化。
表2 2007—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 单位:k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前城镇居民收支数据来源于独立开展的城镇住户抽样调查
表3 2007—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 单位:k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前农村居民收支数据来源于独立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人们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对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划分为不同的生活阶段:20%以下是最富裕水平、20%~40%为富裕型、40%~50%为小康型、50%~59%为温饱水平、60%以上是绝对贫困型。从图3可知,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2012年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以下,为富裕型。
鉴于以上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的最终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吃饱的问题,吃出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营养、安全、口感等成为人们对食品的普遍新要求[5]。
图3 2007—2012年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前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源于分别开展的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目前,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已从追求温饱向营养健康科学转变。加工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食品,这也成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动因,所以农产品加工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以及推动农村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传统粗加工阶段(农产品加工1.0):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只注重农业原料的生产,忽视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担负人民群众吃、用、行等日常消费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整个工业发展速度,且食品加工的产值增加最为缓慢。二是规模精加工阶段(农产品加工2.0):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张,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极大丰富、能够满足各种消费层次和爱好的产业体系,但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多为低级、初级加工,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三是高品质深加工阶段(农产品加工3.0):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期,这一时期农产品加工业不仅产值增长迅速,且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总值持续增加,呈现出行业优势不断增强,重点企业持续壮大,名牌产品、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扩大的发展趋势。四是转型升级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4.0):21世纪初期至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已不是单纯规模化的扩张,而是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重点围绕推进农业改革的主线,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产业布局、产业体系、科技装备、经营主体四个方面的转型升级。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非常落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还不到40%,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都已超过了80%[6]。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大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盐边县地处攀枝花市北部,东邻米易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南接市郊仁和区,西与云南省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壤,北与盐源县毗邻。盐边县位于“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圈内,在距离300km范围内分布众多核心节点城市和旅游城市,如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和稻城等。因此,盐边县作为川南门户和攀西地区重要区域,在盐边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积极进行本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可以满足周边区县及旅游城市的特色加工食品供应。
另外,政策支持盐边县建设加工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承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盐边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盐边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盐边县绿色崛起五年行动纲要(2017—2021年)》等对盐边县的定位,都为盐边县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助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依据。
目前,盐边县的农产品加工现状不乐观,总体加工水平较低,规模化加工企业或加工厂较少,加工的农产品种类单一,产量较小,缺少自主品牌。盐边县的主要农业产业包括芒果、蚕桑、核桃、青花椒、蔬菜、肉牛肉羊和中药材等。其中,芒果以鲜销为主,缺少精深加工企业;桑葚保鲜期短,鲜食销售占到50%左右;由于价格因素,且没有自主品牌,核桃加工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品质好的青花椒用于鲜销,品质差些的简单烘干后进行销售,但质量难以保证。蔬菜、肉牛肉羊、中药材也均以鲜食为主,加工甚少。由此可见,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
因此,基于居民对加工食品的青睐,盐边县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以及盐边县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建设盐边县农产品加工园区是盐边县、攀枝花市乃至整个攀西地区的重要机遇和任务。通过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和营养状况的需要,还可以拉动本地一产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连接三产服务业,促进设计研发、质量检测、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会议会展、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而实现三产融合快速发展。
紧抓食物消费变化趋势,立足盐边县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攀枝花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和盐边县建设攀西经济带绿色产业集聚区”为契机,围绕芒果、蚕桑、核桃、青花椒、蔬菜、肉牛肉羊、中药材等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并以研发设计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和检验检测服务等为重点,加速科技服务在各类应用中的融合渗透。二是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引导、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三是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联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康养”,鼓励发展以中药材深加工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康养保健品生产。
综上所述,通过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并配套金融、电商、设计、孵化、检测等服务业,积极拓展“农业+康养”“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将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生态农业及阳光康养旅游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促进盐边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