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晶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身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作为英语学习生涯的基础,教师对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却相对薄弱。对此,文章利用微课资源,有效开展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微课资源 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教学 效用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学校主要教学形式,优势日益凸显。在信息化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便利[1]。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推动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增长。
一、微课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效用
1. 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在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阅读情境,通过声音、画面等刺激学生观感,为学生带来声情并茂的课堂,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微课资源的引入,有效提高了课堂阅读内容的情景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推动了学生阅读热情[2]。
2. 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微课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生动呈现出英语语言知识、中外语言文化背景等,拓展了学生知识层面。并且,微课以网络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了 大量的课外阅读素材。另外,作为声、光、影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微课的应用,使枯燥的英语教育内容趣味性,将抽象的內容形象具体化,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3. 便利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空闲时间,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以及课后延伸等阅读任务。学生受到阅读任务后,可利用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任务,也小组之间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二、使微课资源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的具体措施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微课资源的效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应加强课前渗透、课中拓展以及课后延伸,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1.加强课前渗透
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为更好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通过班级网络平台,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如: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预备为以 Robinson Crusoe这一外国名著设计一堂课外阅读课。但是,外文原著对于初中生而言难度较大,为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制作微课,加强课前渗透成为重点。在课开始前,教师可将Robinson Crusoe电影版作为微课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Robinson Crusoe的基本内容。并且,教师可提出问题: Why did he arrive on the island? How long did hestat there? 等,提高学生探索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加强课中拓展
在课堂上,教师制作微课,在微课上,教师可摘选鲁滨孙漂流记原著中的一段作为课外阅读短文,并利用图片作为点缀,由学生阅读短文、并根据配备图片、声音,带领学生观看文章,猜测所选章节,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当然,在课外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适当拓展,以:结合所学句型结构,寻找短文中的相同句型的语句等问题,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电影中的对话与短文中的对话是否相同,以此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电影,锻炼学生语感,提高初中学生英语综合水平。
3.加强课后延伸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布置课外阅读,如:在课堂上,教师节选了拯救“星期五”这一章节作为阅读任务,在课后布置任务时,任由学生选择某一章节展开课下阅读,以小组为主,将课下阅读学到的知识制作微视频,在下节课上展示,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拓展学生英语水平。为避免学生寻找不到外文原文,教师可将鲁滨孙漂流记外文原文加中文译本全部复制进微课中。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微课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了学生英语课堂兴趣,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便利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基于此,为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效应,应利用微课,充分借用学生空闲时间,加强课前渗透、课中拓展以及课后延伸,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雪.开发微课资源,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6(47):103.
[2]严洁.开发微课资源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校园英语,2017(7):86.
[3]刘琦.浅谈如何将微课教学带入初中英语教学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 2017(30):234-235.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