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研习“青优课”,赏析亮点学细节

2018-09-26 11:32沈丽婧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

沈丽婧

[摘 要] 第十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在网络直播之后,受众面很广. 怎样研习这些“青优课”?从哪些角度来学习、赏析?本文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课例,赏析课例亮点,体会细节背后的设计匠心之处.

[关键词] “青优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前后呼应;课例赏析

得益于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我们得以足不出户就能同步观摩、研习最近一期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十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以下简称“青优课”). 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把关、打磨的精品课堂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高质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我们当然叹服于不少“青优课”匠心独运的设计,由浅及深的渐次推进,但这些近乎完美的教学流程和框架结构并非一日之功,有时甚至也非一人之力(我们知道很多“青优课”都是由众多教研专家、名师团队集体打磨而成),这时关注展评课的细节处理,也许是青年教师或初任教师更容易学习的一种观摩、研习方式. 本文以这次“青优课”中的一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教学为例,赏析细节找亮点,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些启发.

课例赏析

1. 前后呼应,让不同教学环节保持互动

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追求前后情节之间的关联、互动. 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从开篇用青埂峰的一块石头下凡为例,到最后结束时石头上刻字“记事”;还有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中何小萍那张军装照在电影前后情节中的关联与呼应,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艺术处理. 对应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开课阶段教师安排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一个可以求出解,另一个则是无解)对应着后续配方时需要分类讨论的教学环节,这就使得各个不同教学环节之间保持了关联和互动.

2. 流程清晰,后续教学富含知识生长点

本课教学流程清晰:从两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引入新课,重视数学现实,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一节课刚学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拓展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探究、推导出求根公式之后,跟进例、习题的训练巩固,最后精心设计了课堂小结. 各个环节下的流程也很清晰,值得初任教师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适合不同的教师使用,大家都可操作,这也是该课值得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该课在教学环节二中重点引导学生聚焦、辨析方程的解需要考虑式子b2-4ac的取值,这为下节课重点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生长点.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细节尽显这节“青优课”展示团队精深的教研实力. 还有,在课堂小结时,教师构思了一个“流程图”,形象而直观地小结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解题步骤,同时渗透了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值得借鉴.

3. 公式赏析,让繁杂公式显现数学之美

作为本课一个亮点,在归纳小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求根公式,从初中阶段所学的6种运算视角,让繁杂公式显现出数学之美. 这种独到的数学欣赏眼光非常精准,而且富有数学味. 前些年以张奠宙教授为主的一些数学教育研究者、一线数学教师,倡导并实践数学欣赏,有些教师误认为数学欣赏就是欣赏数学的人文意义,认为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嵌入一些打油诗或标题拟定成诗词的形式……这些当然也可以归到数学欣赏的“边角”方向,但笔者以为这并不是数学欣赏的主流. 像本文中引导学生从6种运算的角度看求根公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和谐之美(多种运算和谐统一在一个公式中),就是很有数学学科特点的一种欣赏视角.

写在后面

一节好课首先得看教学设计,特别是基于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的重組学材(也就是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倡导的“学材再建构”),并且追求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联通”. 本文通过对一节“青优课”的赏析与解读,记录和阐释自己的一些收获与体会,供大家研讨和批评、指正,这也表明我们关于观课、研习优秀课例的一种追求:认真学习优秀课例,从哪些角度来研习,能从中学习哪些经验和有益的做法,并内化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综合测试题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中考一元二次方程新题型
对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错解剖析
中考一元二次方程新题型
2.2 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