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才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作为艺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高校声乐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圖分类号:J616-4;6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245-01
近年来,高校声乐教学迅速发展,对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提升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高校的声乐教学都逐渐偏向于商业化。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缺乏多元化,教学目标模棱两可。许多高校声乐教学只注重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却忽视了音乐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集情感、审美、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文化。没有情感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没有审美的学生是不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作品的,缺乏艺术的声乐是没有音符的,高校声乐教学对这三个方面的忽视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也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生的声乐敏感度不一
随着国家对艺术教学的重视以及音乐艺人的影响,不少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报考的人数也是逐年递增。但这一现象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作用,相反,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非专业高校争先设立该专业等现象慢慢涌现。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老师难以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做到“一对一”教学,这时,学生的先天资质和后天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许多同学学习声乐并非是自己兴趣所致,而是想通过这一方式考取好学校或是找份好工作,但他们都缺乏扎实的乐理知识,对声乐背景也是所知甚少,对音乐不够敏感,不识五线谱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降低了学生对声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论是什么专业的教学,教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不幸的是,当下我国大多数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远远不够,缺乏专职教师②。学校对声乐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声乐教师的招聘要求和培训方式方面有待提高,导致现行的理论和实践没有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声乐教师的队伍中,传统教师多于青年教师,年老的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声乐课当成数学课一样来教授,只注重学生能不能演唱出来,而不关心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年轻教师盲目效仿、延用此法,最终导致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一)明晰教学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设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将声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有情感、会审美、懂艺术的声乐人才。当然,有灵魂的作品不是声乐和情感的简单相加,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生发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声乐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积极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打基础,实践出真知,高校声乐教学中乐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还应多举办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例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演唱会”“音乐社团”等,为声乐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声乐技能,提供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另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声乐教学体系,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声乐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的声乐考评标准,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激励功能。
(三)完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优化高校的声乐教师队伍,强化招聘新教师的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作为招聘的首要标准,从源头上保证教师质量。对于年长的传统教师,应加强对其的培训,积极引导他们转变教学理念,适应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切实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声乐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制定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教无法定,但教学有法。高校的声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努力寻求发展途径是高校当前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应注重将声乐教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联系,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其开拓教学新思路,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