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宇
摘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产生、发展以及相互斗争的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210-02
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此时,欧洲社会动荡,资产阶级大权在握,封建贵族就此没落,同时,无产阶级也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一)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
18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逐渐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这种变化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也显露出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暴露,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问题,并看清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而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只有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以后,才会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充分暴露,人们才可以从中找寻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的充分暴露也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提供了现实材料。
(二)政治上,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工人运动就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在对权力和地位的斗争实践中,工人们从中逐渐看出并体会到形势的严峻,工人们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的处境,就必须夺取政治权利,同时,要与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无产阶级此时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点,同时也能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理论上,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马克思就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利用这一理论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提出了剩余价值这一学说。所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初步阐释是《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前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进行分析,指明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简析
《共产党宣言》正文共分四部分:一,资产者和无产者;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历史的角度,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以及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走向,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不仅确切有力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最终结果,而且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在历史革命中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这一客观规律。与资产阶级同时壮大起来的是广大的无产阶级,这个群体迫于生存必须奋起反抗。无产阶级在社会中承受着资产阶级带来的最严重的剥削与压迫,这一现象便表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造成了它的革命的彻底性,而正是这一特点也预示着无产阶级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是“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的先进党派。这就说明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是革命运动最强大的推动力量。因此,無产阶级想要夺取政权,站上历史舞台,实现革命目标,就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听党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的革命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以共产主义联合体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1)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以社会主义为名,妄图恢复封建统治;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小资产阶级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企图重建封建时代的小生产经济;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它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它想要维护德国的封建统治。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在资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是希望通过非革命性变革来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从而永远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想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病,却要保存造成这些弊病的社会根源。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在早期工人运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它表现出了无产阶级的强烈愿望与要求。但是随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情况下,空想社会主义越来越失去其革命意义,逐渐堕落为反动的宗派,成为工人革命的绊脚石。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共产党人主动与各政党联合打击落后反动的势力,为了实现短期目标,共产党是一定要和无产阶级以外的其他阶级进行联合的。但是资本主义还没有衰败,这就需要我们与资产阶级联合去反对更落后的阶级。同时我们也要牢记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个根本任务,牢记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总之,共产党人是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的。
三、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无法化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趋势也无法改变。并且《共产党宣言》阐述的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所以,《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其明确了革命方向。
(二)巴黎公社的革命尝试
在《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论指导下,1871年3月,法国掀起了巴黎公社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革命挑战的第一次尝试,同时,它们也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实践,才能创造新世界。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公社精神”永远在无产阶级者的心中。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供了实践经验,为国际社會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指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群体,证明了《共产党宣言》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将马克思主义传进了中国,中华民族解放有了新的希望。从此,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革命,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制定了符合国家发展的纲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产主义是中国人民对未来所绘的蓝图,也是人的一种信仰与追求。在革命斗争年代,无数的中国人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尽管历史条件和时代主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想,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因此,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深化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也可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参考文献:
[1]陈梦焦.《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J].电大教学,1998(6).
[2]张红锋.《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性分析及其当代价值[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
[3]闫泽成.浅议《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2).
[4]魏恩政.《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经典和纲领[J].领导之友,2013(10).
[5]肖细明,贺祥林.国内“两个必然”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2).
[6]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