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儿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与内皮祖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2018-09-26 10:48
精准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内皮内皮细胞

(1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20; 2 首都儿科研究所)

原发性高血压是成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模式的转变,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1-4]。近年来通过对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深入研究发现,血管损伤是靶器官损伤的核心环节。循环内皮细胞(CECs)和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检测是判断内皮功能障碍及评估预后的新方法[5-7]。有研究表明,成年高血压病人外周血中CECs含量高于健康成人,且血压水平越高,其外周血中CECs含量越高[8],但是部分研究结果却与其相反[9-13]。对于儿童外周血中CECs和EPCs数量、再生及修复能力与成人是否存在差别,以及不同程度高血压病儿两者的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情况目前尚缺乏相关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健康儿童、高血压前期儿童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病儿的CECs以及EPCs数量的检测,探讨CECs和EPCs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儿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并了解其对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儿64例(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儿童30例(高血压前期组)。其中高血压组根据病儿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期组(50例)和高血压2期组(14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30例)和无靶器官损害组(34例)。上述研究对象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以2004年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项目(NHBPEP)发布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第4次报告为依据[14]。选择同一时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健康儿童组)作为对照,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及X线胸片等检查均无异常。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各组年龄、BMI、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与健康儿童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6.19±2.02)、(16.83±1.77)和(13.57±1.08)kPa,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49,P<0.05)。三组平均舒张压分别为(9.29±1.09)、(8.81±2.98)和(8.74±0.60)kPa,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仪器与试剂

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EXPO32流式图像分析软件(上海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CD146-PE单抗、CD45-FITC单抗、CD133-PE单抗、CD34-FITC单抗(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等。

1.3 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的2 mL静脉血置于肝素抗凝管中,避免脱落的血管内皮细胞污染血液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中CECs和EPCs数量[9]。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各组CECs和EPCs呈偏态分布,采用K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外周血中CECs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χ2=27.75,P<0.05);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χ2=15.58,P<0.05);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1期组与高血压2期组外周血中CECs和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靶器官损害组与无靶器官损害组外周血中CECs数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EPCs数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Z=-4.591,P<0.05)。见表1~3。

表1 各组外周血中CECs、EPCs数量比较(ccell/1012·L-1)

表2高血压1期组与2期组外周血中CECs、EPCs数量比较(ccell/1012·L-1)

组别nCECsEPCs高血压1期组5037.50(22.50,59.75)9.50(5.00,18.25)高血压2期组1453.50(34.25,70.75)9.00(6.00,19.25)

表3靶器官损害组与无靶器官损害组外周血中CECs及EPCs数量比较(ccell/1012·L-1)

组别nCECsEPCs靶器官损害组3050.00(33.75,63.50)7.00(4.00,9.00)无靶器官损害组3438.50(19.75,64.25)16.00(9.75,21.25)

3 讨 论

儿童高血压是成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成人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4,15-16]。我们前期研究显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好发于学龄期及青春期,高血压1期病儿所占比例最大;但是由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原发性高血压病儿就诊时已经出现了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1-2]。高血压引起靶器官损害的核心机制是血管的损伤,而血管损伤的基础是血管内皮功能的障碍,其本质是内皮损伤和修复间动态平衡的破坏,此乃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始动环节[17-18]。

血管内皮的损伤是高血压血管损伤的关键环节。CECs是游离于血液中从血管内皮脱落的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表明CECs增多是活体内直接而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5]。长期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张力增加和小动脉发生硬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脱落的CECs增加。相关研究表明,成年高血压病人外周血中CECs数量明显增加并且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19]。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儿童外周血中CECs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提示在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儿中已经导致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1997年ASAHARA等[20]首次发现EPCs并将其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出来,EPCs具有可增殖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和功能,并在血管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EPCs主要源自骨髓,可对刺激、组织缺血和血管损伤产生应答,然后动员到外周血并迁移、归巢到缺血或损伤部位,在靶区增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当低氧、氧化应激等因素导致血管损伤时,EPCs被募集和动员至外周循环中参与血管修复和重构[21-24]。MARKETOU等[25]研究表明EPCs水平和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可能在动脉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病儿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与健康儿童相比明显减少,已发生靶器官损伤的病儿与无靶器官损伤的病儿相比,外周血中EPCs数量明显减少,这首先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病儿的血管修复能力已受到了损伤;而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儿中,已发生靶器官损伤的病儿其血管修复能力受损程度更为严重。

那么外周血中CECs、EPCs水平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究竟如何?本研究依据高血压的分级对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儿进行了分组研究,发现外周血中CECs、EPCs水平与血压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高血压造成内皮受损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低氧、氧化应激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26-27]。目前普遍认为,高血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主要因素,而血管壁切应力的增加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还与血管本身的弹性以及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因子的调节有关[28-30],这也许可解释为什么有些病儿血压水平仅仅处于高血压前期或者高血压1期,却已发生了严重靶器官损伤。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儿血管损伤标志物CECs和EPCs的检测,发现高血压病儿外周血中CECs数量增加,而EPCs数量减少,通过检测外周血中CECs和EPCs数量,可早期揭示原发性高血压病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修复情况,也可作为监测靶器官损伤的早期指标。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内皮内皮细胞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