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促,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

2018-09-25 06:49杨秋红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幼小家园幼儿园

杨秋红

摘要:进入大班,如何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老师们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家长的“建议”和“提醒”:“幼儿园应该教拼音,否则孩子上学后跟不上”、“幼儿园应多教孩子们认字,XX幼儿园孩子都识一千个字了”、“每天给孩子们布置点作业吧”、“每天写五个字太少了,应该写一页”、“我家孩子老是坐不住,该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话题传递的是家长们对幼儿进入小学后的担忧......消除家长的顾虑,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已成为幼儿园大班家长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幼小衔接

一、用事实改变认识,缓解家长的心理焦虑

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家长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会有哪些不一样。我园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邀请小学教师入园讲座、召开家长会及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第一,到校时间的规定不一样。上课时间不再像幼儿园一样有弹性,时间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上课活动时间具体而严格。

第二,任务要求不一样。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再像幼儿园一样如果不完成,只是口头上的提醒,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具有强制性。

第三,自我服务不一样。必须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文具、下课后要及时将下节课的东西准备好,自己要打扫自己的桌椅卫生。

第四,规则要求不一样。座位也不再象幼儿园可以随意调换,上卫生间必须是下课时间,上课回答问题也必须举手等等。

这些“不一样”,都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也是家园共育的目标。

这些目标与要求,请小学一年级有经验的老师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由于我园地处五一路学校校园之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家长资源和环境资源,每年十月份,我们会请一年级的老师来为家长和老师做关于一年级小学生最应该具备的品质的专题讲座,老师的现身说法旨在让家长了解幼儿心理准备及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活的重要性,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家长解决心理焦虑问题。

二、用经验激发情感, 调动幼儿的内在动力。

幼儿是幼小衔接的主体,激发幼儿对小学的渴望,让孩子有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对小学充满憧憬是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情感基础。

由于我园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每天入园和离园,孩子们都可以看到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校园生活。这为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我们的做法是:通在教师与家长的引导,让孩子通过观察与体验来了解小学生的在校生活,产生对小学的兴趣和上小学的动力。一方面我们请家长在接送幼儿的过程中让孩子讲讲身边的小学生:你看到的小学生都是怎样的,和你有什么不一样?讲讲你看到的学校:你每天都看到的学校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你长大了,都可以上小学了,听说老师要带你们参观小学,你高兴么……;另一方面,幼儿园会安排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同伴一起走进小学,通过走进小学,体验“上课”、“课间操”、“升国旗”、“图书馆活动”、“社团活动”等小学活动,让幼儿体验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会让幼儿内心充满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会让幼儿看到不一样的天地,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沟通,共同调动幼儿上小学的内驱力,使幼儿愿意为入小学提前做出主动地改变。

三、用细节扎实准备,家园同步铺设衔接之路。

家園合作,了解是基础。进入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成为一个重点,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常规性工作,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幼小衔接的计划与安排,它是做好家园同步的关键。开学伊始,我们会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制定幼小衔接计划,并征求家长的意见,目的就是在实施时做到家园同步,协调一致。

其次,就幼儿要达到的目标和家长分工合作。

家园合作,双管齐下, 共同的目标、相同的教育态度与一致性的教育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多元共促,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必将促使家长在教育的理念、引导的方式方法上更默契地和幼儿园达成一致,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猜你喜欢
幼小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