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叶 王平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德两国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考试中证书类别、培训方式、考试内容和培训师资的研究和对比,得出中德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的优劣。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提出我国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考证的建议和提高數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154-03
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对应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各高职院校针对“双证制”,转变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在“双证制”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通过对中德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的对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和学业考试的改善举措,可有效提高我国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德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考试对比
1.中德双证书种类对比。近年来,我国各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双证制”,并随着进行了“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教学和就业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目前仍有诸多问题遏制着“双证制”的推广,例如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等级混乱等问题。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中规定了各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根据专业及方向的不同,分别对应1—3个职业资格证,且每个职业资格证书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但是对于某些新发展起来的专业和方向,并没有明确其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为此,个别高职院校为提高“双证制”的获取率,往往规定学生考取通用且基础的职业资格证。如“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模具专业”等都曾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员(中级)证书作为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致使部分外资企业并不认同中国职业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但高职院校本身在统计“双证制”获取率时却认可此种行为,这势必会导致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向定位错误。而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非按照专业和方向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职业领域进行划分且不分等级,例如德国不设立数控专业或模具专业,而只是设立工业金属类职业或切削机械类职业等。只要从事某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进入该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就明确了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和等级,避免了其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向定位错误问题。
2.中德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方式差异。中国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主要是在学校,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在学校进行实践学习。尽管“校企合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但企业往往很少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都是由各自院校的任课老师进行指导训练。此外,不同学校的教学设施配置不同,也相对落后于企业行业发展,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往往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是企业和学校结合,并且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培训往往占整个培训过程的7成,而学校仅占3成。此外,德国职业学校并不是自己独立招生,而是由企业根据自己规模和生产需要负责招收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回到企业进行“双元”实习。整个过程的学习费用和实践条件的创建都由企业负责,体现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因此所培养的学生,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更贴近本企业的生产需求,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在本企业对应岗位上从事工作。
3.中德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差异。中国职业教育目前大力推广“双证制”,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否并不影响其将来的就业。此外,我国职业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类,其中对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安全、环保和质保、质检等环节的考核主要在笔试环节,实操环节主要是对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考核(见表1),评分标准往往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例如,针对质量保证环节,我国学生所加工零件尺寸往往超差,但在评分时只是扣除超差部分的分数,仍然保留外观分数。整体难度仅相当于德国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期中考试。此外,真正贴近生产、与德国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期末考试难度相当的职业技能大赛,只有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参加并从中受益。
德国职业教育也实行“双证制”,除毕业证外,还必须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未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得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作。其职业资格考试一般分成期中考试和毕业考试两部分,每部分都包含笔试、口试、实操和答辩展示环节。期中考试难度较小,时长约为10个小时;毕业考试难度相对较大,时长约为18个小时。无论在理论考试还是实操考试,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考试方式,均包含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安全、环保和质保、质检等环节的考核(见表2),其中实操中的作业计划、领料、加工、质检、展示等环节都和企业实际生产相同(见图1)。此外,考试过程中如不能保证安全、环保和质量要求,将直接导致考试无法通过。
4.中德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师资建设差异。我国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师资主要由“双师型”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由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不统一,致使校内专任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其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低。而兼职教师虽然掌握企业的先进实践技能,但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德国职业教育对教师和培训师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求获得硕士学位外,还必须具备三年在企业的专业工作经历。而且要求教师每年要去企业培训中心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在入职后根据技术的发展,教师往往还要进行职业继续教育的再培训。
二、德国“双元制”对我国数控技术教育的启示
1.加强“校企合作”,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实施“校企合作”,由于无利可图,企业往往把合作办学、实习基地建设和顶岗实习看成一种额外负担,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突出企业在教学内容、职业资格培训及教学评价方面的主导地位。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明确定位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也能提供更贴近生产一线的设备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此外,也能缩短企业对新进职工的培训环节,实现学生到职工角色的“零适应”。
2.统一双证书类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尽快由专家、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办法,避免出现多专业考取同一证书的“假双证”现象。此外,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中级)的通过率一般维持在90%左右,而德国要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通过率一般40%左右,致使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较低。统一的考试范围和难度等级的确定将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统一认可。其次,必须提高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师资企业培训站,落实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同时定期举行专任、兼任教师的教学业务交流研讨,使两类教师得到有效的互补。
3.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开展多级职业技能竞赛。由于我国职业资格考试内容、难度及考核标准的不统一使得证书的含金量降低,学校方面应积极的以企业真实生产为依据,把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安全、环保和质保、质检等环节的考核揉和成案例融入到实操环节,举办多级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实施“不合格产品零容忍”,使全部学生能从中受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突出企业在教学改革和职业资格考证中的主导地位,统一双证书类型,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企业锻炼,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考试方式,融入到多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必将提高证书技术含金量和认可度,人才培养质量也必将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月芳.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孔令叶,王平.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双证制”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