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锋 张伟强 陈燕升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开展职业指导,形式和内容也随着不断发展。然而,据调查显示,目前高职学生所接受的职业指导质量并不高。了解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质量现状;深究其职业指导质量不高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完善和落实制度,提高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素质,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重整指导思路和改进指导内容,创新职业指导方法,校企协同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更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249-02
自实行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政策以来,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加之自1999年以来,大学的招生规模平均以每年30%的增幅扩大[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高职院校更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现状及提高其职业指导质量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视,然而,由于内容和指导方法与实际不够贴近,职业指导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现状。从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出,职业指导已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就业率高(近3年,广东高职生初次就业率约为95%)。其次,职业指导内容上亦从单一的求职技巧扩展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两部分。
然而,由于缺少针对性强的公共性职业指导,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够准确,就业心态欠佳,就业质量不高[2]。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职场实况,不能客观自我评估,不能根据用人单位的素质要求进行自我培养所致。
2.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的意义。职业指导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就业,帮助学生稳定就业及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职业指导质量有利于高职学生个人社会化和正确职业观的树立,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团队的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实现[3]。
二、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制度不健全,指导质量受影响。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有各种职业指导制度,如校领导负责制度、部门领导负责制度及就业考核制度等,但制度不健全,存在应付上级的检查的情况。因缺乏校企协同、校友联动等相关的制度体系,其职业指导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二级院系的辅导员队伍。他们专业背景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对职业指导理解和掌握的层次也不同,在职业指导工作上不能全身心投入;加上日常工作繁重,人员上岗后接受的再教育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受限。因此,职业指导的效果良莠不齐,质量不佳。
3.职业指导内容理论化,与实际脱节较大。高职院校目前的职业指导内容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为主,辅以职业岗位认知等为少量补充。虽内容具有现实意义,但多以理论为重,实际操作少。据学生反映,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职业指导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较大,实用性不强。
4.职业指导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辅导,学生接受效果不佳。高职院校现用的职业指导方式主要是以开课的形式为主,偶尔辅以少量辅导为补充。调研中还发现,由于指导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辅导,学生接受指导时缺乏兴趣,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三、实现高职院校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思路与措施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不高的原因,从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学生的职场认知及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和落实实用性强的职业指导制度。基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特点,对于制度不实用或不健全的高职院校,制订实用性强的职业指导制度以作为职业指导质量的保障;对于制度执行、落实不佳的高职院校,则用制度监督制度,确保原有制度落到实处。主要的制度有领导和相关人员负责制,职业指导质量考核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制等。制度的制订以完善、实用、重落实为旨。
2.提高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素质,促进队伍专业化专家化。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院校的招聘和用人特点,提高指导工作队伍素质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引进来”,二是“走出去”,三是“科研化”。“引进来”即注重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员。“走出去”即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科研化”则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科研工作,以研究提升理论水平,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3.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在对高职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其对就业不满意的第一、第二原因分别是“职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所在岗位发展空间不够”。究其原因,是因為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所致。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可开展以下预防性职业指导。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企业参观学习活动,使其对专业相关职业岗位实况有感性认识,为其合理定位铺垫。进入二年级后,学校着力指导学生进行校友访谈,让学生从相关专业校友的履历上看到自己可能的职业生涯实况,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到了大三,学校挑选合适人员与学生或相近职业选择的学生群进行结对,将各岗位最真实的职业环境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其合理定位。
4.调整指导思路和改进指导内容。职业指导思路,采取指导方式多元化,课堂教学与其他指导方式并重;指导内容上,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依据,紧贴行业、职业及职业岗位实况和特点。实际指导中,强化岗位的实况,特别是行业公认的员工成长、晋升途径,相关能力要求等内容。指导实施时,剖析员工成长晋升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规划等精细化职业指导。
5.创新职业指导方法。①指导方式多元化。开展用人单位调查,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举办职业指导讲座,组织校友经验交流会,校友、企业员工结对辅导等。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以职业角色模拟和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以生之言授生之技”[4],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③开展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专业、个性、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团体或个体辅导;对就业困难群体,如女生、贫困生、残疾学生的弱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6.校企协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稳定性。高职学生稳定就业的关键是“人职匹配”。校企协同,将企业文化融入院校的校园文化,将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及素质要求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资源融合到学校的职业指导中,使学生的职业规划与企业的晋升制度同步,最大限度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
四、评估指标
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等三个方面。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可以通过就业率考核来实现;就业稳定的考核,可通过毕业生的离职率来反映;实现职业生涯方面的考核,通过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职业规划实现情况来反映。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还包括服务用人单位的任务,因此,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也应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评估的指标。总之,评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质量,需从学生的就业率、离职率、就业满意度、职业规划实现或职业晋升情况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慨,以职业指导助推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22-023.
[2]李桂锋,张伟强,吴伟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现代交际,2012,(334):07-08.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2016:68-105.
[4]李桂锋,张伟强,王志学,引进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