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平 蔚晓庆 司懿敏 唐磊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方式。食品标准与法规对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天津农学院采取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183-03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政府、企业、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人才的需求,天津农学院2006年建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招收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1]。《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及时代性都很强,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研发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监督、管理的依据,是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该课程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了解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的食品安全人才[2]。但是随着信息的发展以及我们国家食品标准和法规的快速更新,传统的授课方式及食品标准与法规教材内容限制了学生随机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相吻合,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脱轨,难以在整个教学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所以天津农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较大的创新,自2012年开始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教改方法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标准和法规内容更新快
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食品相关的标准法规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2009年颁布实施了我们国家的第一部食品方面的法律《食品安全法》,并于2015年修订,其更新间隔相对较短[4]。截止到2017年底,国家卫计委清理整合近5000项食品标准,把以前滞后、缺少或矛盾的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发布492项国家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规范、标签、相关产品、添加剂、检验方法,基础标准调整11260多项指标;我国标准框架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部分类别标准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技术法规,也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是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是食品进入市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食品生产经营、检验、进出口、监督管理应当依照执行的技术性法规,是世界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以及维护食品的正常贸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所以目前食品标准与法规方面的教材内容滞后于标准与法规的实际变化,无法适应教学需求,学生应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动态。
(二)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及实践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法律法规条文语言严谨,但比较对枯燥,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死记硬背,没有实际案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该课程也缺乏实践性,学生学习后不能灵活运用,不能解释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不能编写食品企业产品标准,不知标准中存在问题,遇到食品安全事件没有正确的观点等,学习效果比较差。因此,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教师结合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6]。
(三)考核方式及内容与实践不符
目前的考核内容与教学模式相一致,从简单的概念以及理论为主,真正的案例考核偏少。考核的内容局限于课堂讲授的理论,部分题型往往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其中案例分析也是比较简单的法律法规的解释和注释。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效果,闭卷考试学生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平时上课不认真听,到了期末搞突击,虽然这能使学生在对于食品安全标准及法规的知识以及理论掌握到位,但欠缺解决实际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理论问题。而开卷考试学生通常是胡乱的抄写,没有领会到其中考试的真正含义。这样的考核模式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方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天津农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案例教学,并不断完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课程总学时30学时,案例教学19学时,主要案例建设如下。
(一)“标准化与食品标准制定(5学时)”部分案例建设
建立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案例库,收集有问题的食品企业标准10个以上,分别针对不同标准案例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己找出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对标准编写的理解。案例内容上,体现出学生能针对分类后的食品,查找完整的相关的标准。在编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考核中体现,如果学生还在引用已经作废的标准,说明没有对标准进行查新。学生编写企业标准:要求每位同学编写某一产品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1个,产品由学生自由选择,标准编写模板由老师制定后发电子版给学生,每位同学通过标准编写的课堂学习及相关标准查阅,编写符合要求、书写规范、严于国家标准(若有相关国家标准)的某一企业产品标准,并把参考的标准与自己修改的内容用红色表示出来。该部分考核在标准内容讲解后布置,3周后上交电子版,直接发给老师邮箱。这样可锻炼学生从资料查找、标准编写的能力,同时还可避免学生抄袭。
(二)“中国食品标准(5学时)”部分案例建设
食品标准是食品标准与法规较难的内容,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标准,在销售食品过程中,食品的包装标签还有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如《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通则》(GB7718)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7]。因此,在实践中,对于食品分类以及由此适用的标准的把握,是重点和难点。在案例实践调查、口头答辩和期末考核中体现。案例调查:学生通过企业实地调查,了解企业标准的执行、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写出具体案例调查报告。学生可自行联系企业,也可由老师提供,调查可采用多种形式:实地考察、电话采访、邮件联系等多种渠道。比如学生可结合某一食品标签中的标示的标准号,熟悉标准内容,并联系厂家了解标准适用的相关情况。中国食品标准典型案例收集和讲解:学生要掌握对相关标准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为典型的标准案例进行讲解。食品标准运用的案例:为将标准问题学以致用,案例要体现生产可能用到的食品相关标准。案例:美国大杏仁和巴旦木,根据《坚果炒货食品分类》(SB/T106712),尽管美国大杏仁是中国对巴旦木的俗称,但它是扁桃仁,而不是杏仁,在生产巴旦木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错误的学名,有可能因此导致企业陷入法律困境。此类问题的讲授不但使学生增长知识,还使得学生对于标准的学习热情提高。
(三)“中国食品法律法规(5学时)”案例建设
为使学生掌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条文的理解,讲授内容要把法律条文与法律实践结合,充分利用案例题解决。典型案例讲解:针对国内某大型乳品企业产品净含量不足,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获得经济赔偿的案例,通过该案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举报、调解和获得赔偿的整个过程以及该如何处理,并说明法律依据。小组案例讨论: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利用食品法律法规分析问题的能力,该部分主要由老师提供相关知识点案例,要求学生利用本知识点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来完成案例讨论,熟悉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加团结协作的内涵。每组同学4—6人,提前三周布置任务,每组同学自己决定讲解形式,可以采用做幻灯片、演讲、情景剧、相声等形式,课堂讲解时间每组8—10分钟,每组至少有一个讲解项目,专门有两次课进行小组展示,每位同学都要给展示讲解的同学打分,然后取平均分就是该组同学的得分。
(四)“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4学时)”案例建设
为使学生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的能力,与时俱进,拥有终身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采用案例形式,利用食品伙伴网“bbs.foodmate.net”等网站,结合具体标准(如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与法规讲解检索方法,充分利用已有数据库,可以添加剂名称或食品名称进行讲解,可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查询方法。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的相应变化
建立课堂内外的考核系统:为培養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结合案例教学,改革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两部分。课堂考核(占总成绩60%):主要包括口头答辩(10%)、小组案例讲解(20%)和期末考核(30%)三部分。课外考核(40%):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案例PPT制作(15%)、实践调查(10%)、编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15%)三部分。优化考试内容:针对目前食品标准与法规变化快的特点,及时补充与优化考试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考试内容的针对性,每年考核的案例更新率在50%以上。注重总结反馈:关注成绩背后反映出来的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试卷分析、现场问卷的形式对实施考核方式的效果做调查评估,落实教师或学生反映的问题并积极完善整改。
三、结语
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食品法律和法规的专业人才,天津农学院在5年多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生出勤率在98%以上,作业提交率100%;案例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领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部分毕业学生反馈,案例教学印象深刻,尤其是同学们自己讲解的部分,该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从事食品研发、标准制定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教师要继续总结存在的问题,借鉴同行相关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力求使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希,杨婧娟,赵声兰,等.《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4(26):133-134.
[2]崔丽伟,胡平.多元化教学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6,(7):74-75,78.
[3]王芳,刘玲,仝其根,等.《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125-126.
[4]田燕楠,钟耀广,杜杰,等.“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6,(6):79-80,84.
[5]高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33(4):563-566.
[6]陈绍成,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内容创新与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6(24):51-53.
[7]袁莉,张宝善,张清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5):378-37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