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杨国华 金树 皮筱娟
摘要:目前普遍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热”的现象,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与高校人才培养相脱节的现象。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脱节问题的最好渠道,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分析出发,结合典型示范高校的众创空间建设案例分析,探索更具实践性及应用价值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132-02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强,大学生创业成为趋势,创业对就业增加的贡献约为20%,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成为各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托高校建立起来的众创空间数量近年来也逐步增多,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众多高校基于已有资源优势申报众创空间,但在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资源整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市场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依托高校众创空间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尤为紧迫。
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未形成有效闭环。高质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内涵整合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学校众创空间的建设目标及主要职能也在于整合空间辐射范围内的所有有效资源,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大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在建设过程中都存在建设与预期目标相脱节的问题,在资源整合及系统规划方面仍是短板,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包含教育教学、培训竞赛、人才培养、教师教学成果、科研孵化、硬件场地等多项内容,涉及到高校如学工系统、教育系统、资产系统等部门,工作未形成有效闭环,沟通协调不畅、项目投入孵化流程繁复等都影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2.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同质化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教育模式同质化的问题,在过于强大的外部干预和引导下,无论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考核还是高校自身发展目标等方面都高度趋同。高校对创新创业“通识课”形成误区,除了双创工作发展势头较好的发达地区外,其他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仍然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所有学生都提供模式相同、内容相同的“通识教育”。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综合性知识储备的要求也使得众多高校师资短缺,因此只停留在“通识”教育阶段也是目前众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另外,在各高校“众创空间”构建的热潮中,空间建设的同质化问题也不断凸显,缺乏各空间特色及专业产业优势。
3.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单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包括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实践锻炼、项目孵化、市场对接等多个方面,但众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却只推进到通识教育及竞赛活动等环节,没有深挖其教育内涵,缺乏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首先,技能培养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跟市场、时代发展需求不同步,学生比较缺乏的市场策略、融资、公司注册、法律等知识在学校教育中也比较缺乏。其次,高校与社会资源对接有限,没有有效的与政府政策、企业需求及社会投资机构衔接,校企联合办学不足,最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的数量不多,创新创业孵化与转化能力较弱,不注重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
二、国内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示范分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改革的重点工作,它们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同时打造高校“众创空间”品牌,为国内众多高校也提供了模范样本。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链,打造了“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北大创业孵化营”、“北京大学创客空间”等。“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从创业教育、交流、早期项目孵化、天使投资到企业成立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北大创业孵化营”则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创业项目;“北京大学创客空间”是依托于北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学生社团,主要提供软硬件技术培训和创业项目推介服务;“清华大学X-lab”倾向于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实验及成果孵化的平台;“清华创客空间”则是为有创意的学生、社团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清华i.Center”通过建设“创客交叉融合空间”开展实践挑战式课程;“清华创+”的定位是全方位服务创业者的综合性平台,与政府机构及投资者建立合作关系;南开大学的“GENS BOX”则是政校合作的典型案例,是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南开区科委共建,宗旨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开发和实践提供深入服务,政校合作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运用政府政策支持实现学生想创业到能创业的过度。
三、高校众创空间视阈下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初探
众创空间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一定位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构建相通,要发挥好高校众创空间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动需要在查找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高校中成功示范案例的分析,从而探索出高校众创空间视阈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生态闭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包括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同时还包括师资储备、对创业项目的指导培训、项目孵化、投融资对接等环节,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生态体系。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由学校进行统筹,真正做到将校内创新平台、实践平台、创业平台等进行积极整合。要借助众创空间建设这一关键契机,打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闭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即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有效衔接且能够形成反馈机制的生态系统,从而克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权责不清、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精神素质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既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也包括创新创业行为方式、创新创业人生哲学的素材,还包括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创新创业型生涯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和能力,而非纯粹培养创业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摒除仅以創业数量、孵化数量、获投融资数量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衡量指标,而是应该更多的借助众创空间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
3.构建政校、校企、校校协同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要打通校内的各环节外,也要推进高校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研究院间的协同,而不是“关起门”来做创新创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改革示范高校,均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校企联合、政校联合、校校联合共同运用“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政校、校企、校校协同模式需从扩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外延出发,做到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共赢,从而直接推动“产学研政”相结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4.重点打造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特色。为了更好地克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高校应该借助“众创空间”中学校的科研平台、创新平台来凸显学校的专业优势与特色。如研究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倾向于研究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应该着重考虑实践型人才培养;医学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注重与大健康产业背景相结合,注重高精尖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严毛新.走向差异:高校创业教育的应有格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48-52.
[2]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由来与释义[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4).
[3]张瑞,李静芳.高校建设“众创空间”模式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5):152-153.
[4]困境与路径:众创空间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4):20-24.
[5]刘广,阮锦强,马小惠.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