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春敏
摘要: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是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的高校之一,学院立足于地方性、应用型和特色性,致力于培养产业发展的适用人才、社会服务的热心人才和区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能力本位的职业发展和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转型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048-02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年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将一批高校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2014年6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成为首批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学院深刻理解应用转型的内涵,紧紧抓住应用转型的基本原则,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及人才培养特色方面尝试创新,建设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转型发展的思路
教育改革,归根结底是教学的改革[1]。专业转型发展始终要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制系统性改革。
(一)人才培养体系
1.学院为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会中,邀请相关企业、行业的负责人参与讨论,积极吸收企事业单位的反馈意见,真正呼应行业企业需求,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为适应人才市场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模式,学院狠抓学科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积极申报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物流管理、数字媒体艺术、粮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多个本科专业。根据“工科做大、文科做强、其他学科专业做出特色”的架构,学院2015年成立了机电工程系,2016年完成了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的调整,成立了粮食与食品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二)教学模式构建
转型发展中积极探索校企共建课程。2017年下学期经济与管理系共走访座谈企业有10余家。在校企合作课程(讲座)建设上,该系邀请了公司骨干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四个毕业班的学生增开《跨境电商实务》体验课程,为2014级金融专业讲授《保险实务》微课程并进行《证券行业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三)建立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学院转型改革强调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2]。通过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聘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课堂,逐步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机制。于2015年6月教务处牵头制订《双师型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规定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既要有专业技能证书,又要有一定创新研发能力。
二、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
高校应用转型是为专业生存与建设奠定根基,为增强办学实力,扩大专业影响力和服务力提供动力[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努力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的专业特色。
1.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积极探索校地对接合作,与湖北省粮食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全行业战略合作。自2015与省粮食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积极与湖北省粮食行业“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工程战略全方位对接,双方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在粮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学院三年来共获批8项科技创新等项目,涉及粮油加工专业技术粮机制造专业、财务管理粮油信息化、粮食文化等多个领域,合计项目经费187万元。此外,《谷物婴儿米粉的开发应用》和《谷物营养素强化面条的开发应用》等项目成果参与了“第十一届粮食科技活动周——首届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其20余家企业表示有意向与学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
2.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转型发展两年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在2017年,全学院组织学生参加22类竞赛活动,获奖共124项,其中国家级36项,省级84项、市级4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人文系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经管系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外国语系参加第六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华中大区赛,均获得优异成绩,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创新高。
3.加大实验实训场所建设。为推进实践性教学,加大转型发展所需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学院2017年投入建设经费约2000万元,目前新建成的实验室均已投入使用。机电工程系建成的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测量与互换实验室、发动机拆装实训室等,系部聘请4S店的高级技工给学生讲解、演示发动机的拆装,让学生们积累了不少的视频资料和拆装技巧。同时机电工程第一、第二实训中心于2017年较好地完成了全学院理工科专业的金工实习教学任务。
4.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粮食行业实行单独招生,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2016年1月,教育厅同意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提交的单独招生委托培养实施方案,要求学院做好面向粮食行业开展高等学历教育相关培养工作。同时学院逐步成为了湖北省粮食局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积极配合省粮食局做好粮食仓储信息化管理培训工作,组织湖北粮油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5.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出台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后,各系积极响应学院号召,机电工程系聘请了两位原武钢的高级工程师为机电工程系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以及参加每年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
三、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走应用型道路的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上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紧密对接地方经济产业链和人才需求以突出应用性特征,增强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成为了转型发展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4]。转型发展中最大的挑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观念和师资不适应,管理和利益需調整”,教师转型与大学转型具有天然的关系,只有教师的转型才能带来大学的转型,观念跟不上、师资队伍不适应,这些都是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观念的冲突来自多方面。其次,如何避免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学术研究型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技术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自身边界科学定位等方面的“同质化”,应用技术型院校需寻求自身成长发展的特色,增强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结语
三年来的转型发展深入人心,转型发展的方案成熟可行,转型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当然,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政策倾斜将是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和扩大转型成果的强大助力。“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把转型发展与“十三五”规划相融合,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转型方案的执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工科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深化与湖北省粮食局的战略合作,加快引进产学合作新项目,使学院在转型发展试点中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解决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明舟,徐锋.高校专业应用转型工作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249-250.
[2]姚利民.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从教师转型来研究大学转型[J].教育与考试,2017,(2):91-93.
[3]孙国鹏,任敏.建设创新团队 助推学科发展[J].行政科学论坛,2016,(7):24-28.
[4]王洪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问题、挑战与回应[J].江苏高教,2016,(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