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25 09:42李冬李新孔丽新宫义山王溪波李研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李冬 李新 孔丽新 宫义山 王溪波 李研君

摘要:校企联合培养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途径,以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为例,深入探讨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问题。开展了校企“无缝对接”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深入探索,建立了满足企业工程需求、培养研究生能够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了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

关键词:信息类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032-03

一、引言

校企联合培养是一种充分整合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发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1],把以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研、生产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培养模式[2,3]。探索和实践校企联合构建“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专业课采用“理论与项目教学”模式、培养指导实行“校企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这种合作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高层次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实施过程

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类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1)首先,学校或学院联系企事业,与有合作项目的企事业取得合作,建立合作企业资源库;(2)审核企业:学校专家考核资源库中的企业实习基地,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3)选拔(选派)学生:学生针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兴趣申请企业,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亦可进入校企联合培养项目;(4)项目分配与学生对接:企业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所学知识为其合理分配企业项目;(5)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开展交流探讨:学生进入企业后,双方导师对学生的课题进行实时跟踪,共同指导学生;(6)专业实践教育:包括组织开设具有企业特点的讲座或课程及企业参观学习;(7)学生在企业完成论文开题,中期及研究生论文答辩,顺利毕业;(8)退出联合培养计划以及其他。

三、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合作以互相信任为前提,多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注重合作的持续性和长远性。2006年以来,沈阳工业大学与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2011年,签订了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2017年3月,沈阳工业大学与广东研究院校企联合培养项目达成共识。学院在教学中聘请企业的师资力量,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及课程建设力度,增设了企业所设计的研究方向,如智能仪器及测控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应用和物联网技术等;增设了实践类课程,如过程检测案例分析、半导体工艺实践问题案例分析及检测系统案例分析等课程,这课程部分由企业专家承担或借助于企业设备完成,建立企业教师上课相关的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

(二)校企双导师制的实施,实现共赢

联合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双方蕴含着丰富的师资资源,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类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行专业课采用“理论与项目教学”模式、培养指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培养新模式。“双导师”即校企双方各设一名导师联合指导,企业指导教师要求在企业承担科研任务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工作内容与校内正导师一致。校内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帮助企业导师协调研究生校内相关管理事务,校企双方共同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形成“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学习、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校企联合培养的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定期开展现有师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对企业导师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导师队伍质量。学校—企业人力资源互补,如图2所示,从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构成可以看出,成立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后,学校聘任的企业优秀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和兼职研究生导师,补充学校工程教育所需实践型师资;企业通过聘请学校教师担任兼职工程师,同时补充研究生作为机动研究人员,扩充了企业的研发队伍。通过这种形式,校企双方人力资源实现了互补双赢。

(三)校企联合管理体系建设

由校企联合培养双方负责领导担任项目的负责人,校内研究生教学管理老师与企业人力部门人员作为联络员。项目以共同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宗旨,探索一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外实践教育的项目教学、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双方建立由外事沟通联络人员作为交流纽带,构建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双方组织管理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校企双方就联合培养项目的培养目标、工作重点、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事宜进行协商,制定合作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等。校企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的管理、技术、专业所在部门人员组成,委员会就具体校企项目,安排校企培养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制订学生在企业期间的日常管理制度、企业导师管理制度、年度工作计划、落实校企合作的各项具体工作。

企业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在企业器件管理机构,成立校企办公室、实践教学部、学生管理部等职能部门。学校设立相应部门辅佐配合企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人员由企业、学校人员各自组成,建立双方沟通机制,做到职能互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4]

(四)联合培养课题的确立及调整

学院积极鼓励在校研究生进行校外实习,开展相应的学术论坛,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企业,从而更好地选择相关的基地和科研項目。学院从项目中提取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研究条件及企业所能提供的研究平台,让学生开展研究,初期要选定多个研究方向,以便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在学生申请联合培养项目后,企业会根据学生的研究背景,与其校内研究生导师开展交流探讨,为培养对象选择合适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在学生开题阶段,校内企业双导师共同把关,校内导师及研究生管理人员亲临学生在企业的开题答辩现场,对其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给予建议。

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校企联合项目中,已有20余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计划,并取得可喜的成果。有些学生直接留在企业工作,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企业带来福利,学生不需再经过培训,直接上岗工作,大大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财力。

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为了保证联合培养质量及校企合作运作,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措施如下:(1)加强学生学术能力。由于企业的管理培养更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与学校不脱节,安排学生每学期至少回校两周,进行学术报告交流。(2)建立培养质量专家督导组:除了制定双导师模式外,学校及企业共同成立专家督导组,针对研究生培养关键节点开展巡回监督检查,以查促改,更好地保证培养质量。(3)扩大企业研究生指导教师数量,目前企业中能够担任研究生导师资历的人员尚缺。因此,学校对遴选的导师加强培训,建立一支稳定的企业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健全企业内部导师选拔、考核机制。(4)建立综合保障机制:学院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企业专家的课时报酬及学生联合培养期间实习津贴奖励等。

五、结束语

紧密结合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类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强化实践能力综合训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整合了学校、企业、导师三方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深入分析、研究和建立高校改革培养研究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利于高校深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促使研究生在深入一线参加研发的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改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企业借助高校人才的资源,促进企业自身人才的储备和科技创新,实现高校服务社会,达到合作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杜建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16-19.

[2]王新荣.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解决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

[3]姬芬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调研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38-39.

[4]高宏偉.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7,(03):179-181.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