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教版;古诗教学;融合美术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发现:古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一看到古诗就头晕眼花,全然提不起兴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积极影响,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对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质量的研究,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那么,究竟有哪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古诗教学质量呢?
一、融合现代教育技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各种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能不能玩转多媒体设备、平板电脑等新型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衡量新时代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基于这一教学形势,小学语文古诗课堂非常有必要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声、光、色、形等技术优势,有助于唤醒学生多感官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古诗词内容有关的资料,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几幅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图片,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展示,学生对《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好》这三首古诗词所描写的内容有了初步感知,这样再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就容易得多。
二、融合美术课程理念
古诗词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和精练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古诗词独有的意境美特点。“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意境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对象之一,纵观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无一不体现了意境美这一重要特征:《静夜思》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之境;《春曉》当中描绘静谧的雨夜,沙沙声响下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村居》营造的一幅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而安适的田园之境等等,都以最简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古诗意境之美。
只有真正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诗歌文化的精髓,实现语文学科审美的教育目标。开展小学古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美术课程,鼓励学生将诗中所描绘的意境用笔绘制出来,提高对意境美的认识。
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所见》时,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有限,一味采取填写式教学,恐怕无法促使他们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于是笔者便要求他们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欣赏这首古诗的感受。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正是想象力丰富,表达欲望强烈的时期,一听要画画,一个个都拿出画笔,认真思考起来。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牧童放牛图,有的学生画了一幅夏蝉鸣叫图,还有的学生画了一幅夏日秀景图……每个人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解释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看法,意境美这一教学目标不知不觉间有效达成。
三、融合经典故事元素
针对“你为什么害怕学古诗”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笔者发现,学生的答案集中表现为:古诗没意思,没有故事书好看,还特别难懂,不想学,不愿意学。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没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用典是古诗词重要的文学特征之一,教师应当尝试从古诗中的故事这一角度进行切入,融合故事元素实施古诗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语文知识。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乞巧》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讲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两句时,教师可以插入牛郎织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李商隐《嫦娥》这首古诗过程中,讲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两句时,可以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除了诗歌当中涉及的典故之外,教师还可以从作者入手,挖掘古诗创作背后的人物轶事,带领学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舟过安仁》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杨万里的生平做一简单介绍,例如以杨万里与诚斋这一事迹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顺利开展教学。
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将故事与古诗教学相互结合,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古诗当中的故事元素,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教育形势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除了本文提到的这三种教学策略之外,还有很多新型的教学理论。教师必须革新语文教学理念,紧跟新课改潮流,汲取他人优秀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促使古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水到渠成,注重拓展
依托作者创作,纵向拓展。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可联系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使学生明确“诗史”美名的由来。可适当举《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欢快激扬,《春望》对国仇家恨的“感时”“伤别”,《石壕吏》对时局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等等。在理解了作者这些诗的诗风后,再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再联系历史课当中学过的有关唐朝安史之乱的内容,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由诗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劳苦、时局的动荡、国家的兴亡。这样,既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对学生进行了历史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3).
[2]贺淑琴.浅谈增加小学古诗词教学吸引力的策略[J].新课程,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