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8-09-25 06:49韩忠枢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兴趣方法

韩忠枢

摘要:新课改下要上好初中语文课,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方法;兴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教学在我们初中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前言部分第一节所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我们要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呢?

一、教师要主动发挥先知先觉的优势地位,不断地延伸教材

教师拥有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高深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第一手的教材资料和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教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好教案,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更能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言表达才能更凝练。所以说语文教师的眼光不能只盯着教本,要打破教材观念,内敛和外延教材,大胆吸收精华,引进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的思想能穿越时空,与各个文学大师进行交际和交流,与未来对话,与现代社会接轨。

二、教师要体现教学的“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1.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开发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师长、是朋友,老师要利用好自己的各种角色,给学生创造一种“人文性”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反对师道尊严,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2.以人为本,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怎样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民主、和谐、轻松、愉悦呢?教师要改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袁王容说过: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师生之间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这是民主的体现。教师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课堂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三、进行“读、说、听、写”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将这几个方面的训练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读,即培养阅读能力及朗读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凡是预习提示中规定的生字、词、注音,完全由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评点查字典去解决,这样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朗读能力,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气连贯,在朗读中教给学生要领,标点符号的用法,掌握梗概,学生很快就会朗读、背诵。我规定,凡是课文后边习题规定的朗读、背诵部分,学生一律都要会,这样学生日积月累,名作家的名作品篇章都会背了,语言运用起来也丰富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环节。我们的学生正在面临现代社会生活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良好说话能力,也正是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初一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然而求知欲强烈,又喜欢在人们面前表现自己,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就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成语故事,轮流讲,有的同学口语表达的很好,就当众给打分,不太好的,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这样激发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对重点语段分析能力。重点语段的分析,既是分析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的重点、难点,它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理解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察;写,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传统的写作训练方式、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练笔,即写日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善于表现自己,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有意识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5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就会使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声、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像,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学习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去,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例如,在教学朱自清《春》一文中,我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1.边演示动画边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入新课,三幅动画依次演示:(1)山坡上小草慢慢地钻出了地面,山坡变绿了。(2)小河边柳树吐出了一粒粒新芽,柳树渐渐被绿色包裹了。(3)农家庭院周围桃蕾竞放,桃樹被桃花盖住了。春满人间的动画,欢快无比的乐曲,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学生兴趣盎然,激情高涨,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怀油然而生。2.伴随课文音乐,观赏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逐一呈现。一幅幅直观、形象、动感的画面,把大好春光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再加上一声声充满情感、如痴如醉的朗诵,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春”的天地。朱自清散文的那种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蕴美,就会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灵活多样、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丰富多彩,而不是枯燥单一、“黑白”无声的。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紧张刺激而又轻松愉快、直观感性的氛围中,其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也记得特别牢,理解得特别透彻。

猜你喜欢
语文课兴趣方法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可能是方法不对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