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个有心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针对性、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初中语文教师一直有着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的一系列不正确的观点,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有着十分严厉的一刀切问题,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机械抄写的作业,并且比较随意。在课改之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学和以往比有了巨大的改变,师生互动和探索式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是,在作业设计上仍然没有很大的改观。初中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时仅仅用初中语文教学用书的作业习题敷衍了事,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教学内容作出科学的作业设计。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强调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传统作业之不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的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让课堂知识和书本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让作业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贴近学生生活领域,要体现实践探究,用到实践中去。同时,要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运用,允许作业答案因人而异,呈现多样性的知识火花,留给不同学生不同的创造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各尽其能,展示自我。
2.人文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新课程语文作业设计应体现语文学科人文化功能,不但注重知识和能力,还应围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时得到情感熏陶、心灵感悟和思想启迪。作业应融培养技能和人文化功能于一体,让学生在作业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
3.融合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或思考方法上相似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设计作业,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渗透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不仅加强了各学科之间内容的横向联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其他学科中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同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一)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巩固和消化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独创的成果。例如,教学《荒岛余生》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回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这道题针对课文内容,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从而达到消化所学内容和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目的。
(二)设计开放性与实践性的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應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体现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使学生在生活的课堂实现自主快乐学习。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作业有了深厚的兴趣,做作业时才能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趣味性是作业设计的基本取向和要求。就作业形式而言,作业可以是朗诵比赛、课文剧表演;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绘画、书法、心得;可以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剪贴、采集等,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活泼生动。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例如,《核舟记》一课本来就比较难理解,其中二至四段还要求背诵。段落中几个人物的位置、神态、动作各异,学生很容易混淆,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将人物画出来,用直观的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位置、神态、动作等。通过自己动手画画来完成语文作业,这一有趣的形式,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课文。又如,在教学《孔乙己》前,不妨设计这样一份作业:制作一份《孔乙己履历表》,内容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工作生活简历、主要成绩、主要优缺点、总体评价等。这个趣味性课前作业以一“表”带动全文预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对这一课的学习也充满了期待。
三、作业设计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层级建构的过程,以下级智慧技能的形成作为坚实的基础,来一层一层向更高一级的智慧技能发展。从这方面来说,作业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学生的学习要从低层智慧技能逐渐向高层智慧技能进行建构。初中学生既有别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天真幼稚,又有别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成熟稳重,此时的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上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此阶段独有的性格特点。初中语文教师要尊重这一规律,在作业设计中对内容的把握要由浅入深、由已学过的知识引申到未学过的知识,由易到难,使得学生能够由模仿学习逐步过渡到自主创造,能够让学生逐层提高。作业设计要能够符合学生的创新发展和认知规律,要有别于小学阶段那种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心向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想象创造力方面转变,因此,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必须加重研究题、分散思维能力题、创新题、拓展题、综合题的分量。作业的回答形式也要是开放自由的,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新的解题切入点,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而形成新的解题思路和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