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9-25 10:23刘树军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刘树军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开设作用和培养目标着手,探讨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日渐明晰,就业导向逐步凸显,职业能力已经成为所有能力的概括和统一。在此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必须明确定位,深化改革,使其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意义。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是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着学科地位弱化、定位模糊等诸多问题,高职语文在高职学科教育中处于尴尬的位置。要改变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不良现状,必须从深化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入手。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学科地位弱化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语文课的基础学科地位有时动摇,教学随意性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专业教育要求高、任务重,实践性教学比例大,挤占语文课时;实用主义教学内容较偏,教学计划多是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商务写作等内容;学时安排很不稳定,很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高职语文课程定位的偏差,致使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因此,高职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师资力量薄弱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大学语文教學的基础,但是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建立师资队伍时,极为忽视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很多教师都是普通高校的兼职教师,这种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产生应付了事的态度,不专心教学的心态,严重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是由中等地方教学系统抽调过来的,本身缺乏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能力,导致高职院校在构建大学语文课程专业师资队伍时,力量薄弱,无法担负起大学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

3、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要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讲授,站在讲台上“满堂灌”,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容器。要么完全依靠多媒体,课程内容全用PPT呈现,把课堂变成“读堂”,黑板上面空无一字。这会使学习热情本来就不高的高职学生很快就会将课上的注意力转移到手机、杂志或小说上面,从而使整节课变成教师和学生各有所忙,导致的结果是教师费劲不少,教学目的达不到,效果不明显,课堂氛围很平淡。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1、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

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本来就对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忽视了中文学习的意义,因此,高职学校应该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制度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如,把语文学习成绩和毕业证书相挂钩,若考试不合格则必须重考或是不予其毕业,以此来督促起语文学习。同时,在完善教学制度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学校的严格管理,从学生迈入大学校园起,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并通过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的有机整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严谨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加认真、负责的对待中文学习,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中编入了众多的文学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是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化和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不同民族的人文情怀和品格修养,对作者的内心精神世界和志向追求进行了深入刻画,而且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是文学、历史、哲学的综合统一体。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紧贴生活实际,与生活实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深度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知识精髓,从文史哲学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作品创作背景,了解大学语文作品本身富有的思想情怀和艺术魅力,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情怀和艺术魅力,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所在。其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有助于创造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意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另外,大学语文中的文章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表现力和教学质量,教师应妥善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归类,采取精讲与泛读相结合的模式,对于重要作品进行精讲,其余的要求学生进行泛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3、创新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学习积极性。

很多人把大学教育理解为灌输与传授知识,其实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教学相长正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学生的学从侧面也对教师的授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备好课,把教案的内容讲出来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不正确的教学思想。备课只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大量的工作要体现在课堂讲授的每一分钟里,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言谈、举止都会成为激发、鼓励、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很重要的暗示和动力。课堂教学语言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甘棋庭先生在《当前<大学语文>课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讲课“三趣”教学法值得借鉴。讲课“三趣”谓之:理趣、情趣、谐趣。理趣是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深刻的思想,阐发深奥的哲理,寓哲理于情味之中;情趣是讲课联系日常生活作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所讲授的内容;谐趣是讲课过程中机智巧妙地运用幽默、讽刺、戏谑等手法。在这“三趣”中理趣和情趣是目的,谐趣是手法,通过幽默、疯刺等手法达到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情感上打动、感染学生的目的,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熏陶,从而改变认识上的误区和情感上的缺陷。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改进需要高校和学生的齐心协力,攻克难关。让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享受上课的快乐;也让我们的高校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 罗春祥.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北职教,2007,9.

[2] 王楠.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J].求知导刊.2016,11:96.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