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爽
摘 要: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舆情隐患进行分析,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且提出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受众形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隐患;食品安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与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在新媒体“大众麦克风”的氛围下,各类新闻内容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不乏虚假的报道等,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消极报道,在传播与发酵中造成社会受众恐慌问题,降低人们的消费信心。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提升安全舆情分析的重视程度,保持良好的网络环境。文章将结合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舆情隐患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一、数据资料
采用建算计检索与人工检索的方式,计算机重点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相关新闻报道、舆论动态进行收集。人工则重点对关注内容进行专项监测,保证监测的“准确性”。检索的内容包含各类媒体所曝光的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内容,以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为主,特别是微博、微信以及论坛等转发量相对较多的平台。2015-2017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报道如表1所示。
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单位,实时统计各曝光事件的产生时间、关联区域及农产品类型等,能够构建成为基础数据库,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分析与控制能够奠定良好基础。
二、关联因素
1.时间分布。根据所曝光的事件来看,2015年-2017年媒体所曝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数量相差较差,媒体曝光的时间多在“3.15”期间,符合受众的关注特点。在春季、夏季媒体曝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数量相对较多。在秋季与冬季,随着生产季节的变化,农产品相关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数量随之减少。
2.地区分布。媒体曝光的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所涉及的区域多集中在广东、山东等地区。近年来浙江、北京、湖南及河南的媒体曝光率也随之增加。媒体曝光的区域多为食用农产品生产量较高的省份或者是消费量相对较高的省份。而不同省份各有特点,其所生产的使用农产品类型具有较大差异。
比如山东的果蔬生产量相对较大,广东的水产品消耗量相对较大等等。且上述省份多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居民的食用农产品消费能力较强。特别是针对于一些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城市,比如北京等,则媒体渗透率相对较强,公众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更高,任意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则会对居民的使用农产品购买情况产生较大影响。
3.种类分布。食用农产品为农业活动中获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他产品的总称,参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媒体曝光的内容多为猪肉、牛羊肉、肌肉、水产品以及蔬菜等。肉类食品的曝光率相对较高,与近年来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人们的关注程度随之提升。
4.性质分布。2015-2017年所曝光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非法添加”、“违规加工”、“农药残留”等关键词数量相对较多。农产品生产加工阶段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展开操作,而一些人员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也可能有恶意竞争而虚假宣传等,均会对食用农产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国民心态分析
针对于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舆情隐患来看,国民心态突出表现在掏粪者心态,求关注心态,看客心态及阳光心态等方面。
1.掏粪者心态。美国新媒介在20世纪初以杂志为主体,揭露出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称之为“掏粪运动”。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美国政府出台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案等相关内容,对国家食品安全进行进一步管理。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媒體在曝光一些食品质量问题之后,不管真实与否,便会引得受众积极参与其中,抱着“掏粪”的心态。这种情况下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恶意宣扬而影响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2.求关注心态。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媒体、自媒体等为了寻求关注,增加自身的粉丝量,也可能会故意曝光一些负面新闻以求得“关注”。大肆宣扬一些负能量,对一些社会现状断章取义,“乱扣帽子”。比如在新闻标题上便会通过“死亡”、“毒性反应”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而获得点击量。
这种方式下对新媒体的社会形象,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对正规媒体的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
3.看客心态。网络中时不时会爆出一些负面报道,一些人觉得“事不关己”,则可能会抱着好奇、好玩的心态发表自己的想法,跟帖或者是转帖等。随着围观人数的增加,点击率上升,其事态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一些人则会将这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扩大,致使问题持续“发酵”。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存在着蓄意破坏的心态,可能会对正面事件抱着怀疑的态度,对采用所谓“扒真相”的办法,看见正面的东西就用高倍放大镜寻找瑕疵,想方设法地找问题。一旦有所猎获便用危言耸听的标题放大炒作,煽动负面情绪,实现其毁损品牌及产业发展、制造社会恐慌、破坏政府公信力的目的。
4.阳光心态。一些专业素质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媒体人物或者是网民在面对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下,能够正确认识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不盲目“跟风”,而是相信政府,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献言献策。在政府的监督与调查基础上,了解事情的真相。这种阳光的心态下,能够冷静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保持理性的心理状态,认真听取社会大众的观点,对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推动性影响。
四、结语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传播,对现代食品安全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但是也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保持理性的思维态度,不能盲目跟风,需要在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帮助下,更好的控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消除不良舆论,在全民的配合下构建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星,李祥洲,钱群丽,等.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应对模式探讨——以木薯制品氰化糖苷污染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01):89-93.
[2]李祥洲.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分析的内涵和外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05):3-7.
[3]李祥洲,钱永忠,邓玉,等.2015-2016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及预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01):8-14.
[4]李祥洲,邓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民心态分析——以北京市“草莓农残超标致癌”舆情事件为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