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杨威,李勇,曹鸿鹏 邹思佳
摘要: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国内外经济学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可用以指导和带动经济社会产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中图分类号: F30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6.011
1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思维观念普遍比较落后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主要表现出自发性差、思想保守、缺乏自主闯市场和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出外就业存在以下观念:一是怕吃亏上当受骗,怕拿不回工资,不敢出门打工;二是怕吃苦受累,怕学坏变坏,不想主动出去打工和创业;三是怕工资低、待遇差,不愿意走出去;四是怕受人歧视,总觉得给别人打工低人一等。由此,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和惰性,等待政府安置。贪求平稳,不求大富大贵,温饱即可,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束缚着头脑。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直到1998年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才进入快车道。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125万人次,比1995年增长近2倍;2006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330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0%左右。2007年以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常态化和规范化,随着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高效农机具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将近850万人次[1]。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短距离区域流动为主
据2015年统计资料和调查显示,全省外出打工农民多数都是离开本乡到县城或到省内各主要城市打工,省内就近转移占70%~75%,省外转移不到25%,国外转移不到1%。
4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
就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情况看,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一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性分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数量与农村劳动力所在地距城市的距离呈负相关,即距离越远,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越差,转移数量越少;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区域性[2]。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务输出往往是一个乡(镇)或村产生连锁效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好的乡(镇)或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可达到60%以上,甚至高达80%。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活跃的乡(镇)或村,一般输出率在20%以下。例如榆树市光明乡和五棵树乡、敦化市翰章乡大光村、龙井市智新镇等,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5%以上。从全省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情况,中部地区好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兼业性特征
从兼业性来看,吉林省比经济发达省份表现得更为突出,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都不愿意放弃土地经营。外出打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忙季节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即使是常年在外打工的,也是把土地暂时转包出去。
6 农民工劳务收入普遍比较低
据调查,吉林省外出劳务的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500元左右。在外农民工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和家政服务工作等,只有一少部分是建筑、工程及营运部门的承包人或老板。其次是在技术岗位上的农民工,这部分群体,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上。
7 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业产业内部转移为主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在农业产业内转移消化,这是其与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的明显区别之一。自2005年以来,吉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得以全面发展,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棚膜经济和特产业高速增长,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一部分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消化创造了更为有利条件。使大量农民把农田中劳动剩余时间转移到养殖业、园艺特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环节。据2016年调查,农业内部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转移的30%~40%[3]。
8 结语
目前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从初期的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变。由于政府的推动和劳动力市场环境的改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跨省和出国劳务转移比例将有所上升,乡内就地转移比例也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但就个案来说,做出转移的决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因素和抑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力因素,不同地域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中部,农业生产优势突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传统农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方面因素也比较复杂,对此进行科学分析,可为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方略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晓華,张宏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孙晓明,等.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高文书.进城农民工就业状况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01):27-34.
作者简介:张磊,本科学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