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教育政策改革

2018-09-25 07:50孙霄兵
中国德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入学政策改革

孙霄兵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现实中教育政策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政策往往都是应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考虑政策制定。再如,有些教育政策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对实践起不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因此,教育政策的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教育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里我想先详细谈谈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管办评分离,把管理、办学、评价分开,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不要让政府既当管理者又当办学者又当评价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又是领队。

过去学校有了经费以后,不能给大家过多地提高工资和奖金,因为国家给每个学校规定了工资总额,就是说学校工资不能超过一定的额度,今后这个概念也要改变,工资总量要把绩效工资考虑进去,绩效工资要充分反映工资总量。员工的获奖收入不纳入工资总量,不占学校的发展研究资金。今后管理项目的权限要打通,学校里面搞科研的钱,要争取最大程度的打通,要以最高的项目标准来安排。学校里资产的折旧,要由学校来使用,要提高折旧的资产权处理标准。过去,一个话筒不能用了,把它当废品卖,要经过批准,卖的钱要上交国库;今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范,提高折旧、处理的标准。按照我的想法,今后主要实行以经费为主的原则来统筹学校,也就是学校来承包的模式,不要搞这么多经费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大家可以去看看国外,校长什么时候去要过编制?美国教育部、州政府什么时候管过学校的编制?所以校长只要有了钱,就可以多开专业、多聘请老师,没有钱就减少专业和老师。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座谈会上谈到,现在的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管得过多、管得过繁的情况,要针对问题去除沉疴,对高等学校的编制、人员计划、工资待遇、职称、科研和资产管理这六个方面进行改革。高等学校今后要改变这种编制管理的状况,实现人员总量的管理,要把学校作为整体,进入人员总量的人员都享受体制内待遇,所有的评审权下放到学校,不仅包括本科学校,也包括专科学校。

同时,我们在招生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革,2017年上海高考招生进行了试点,大家可以多关注此次高考招生制度的结果。另外就是学校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制度建设不能不管体制改革,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要共同发展,这些都是教育政策改革关注的内容。

二、教育政策改革推进的经验

我们的教育政策改革进行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有四点非常值得一说。

1.坚持执政党的正确领导。教育规划的执行和制定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要有执政党来实施。拿美国来说,奥巴马执政时期制定的一些政策,特朗普一上台就取消了,比如医保方案就取消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理念。很多西方人士批判中国的体制,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中国人民的最高福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这从根本上保障了教育的稳定发展。

2.加强法治保障与深化改革。法治和政策的关系是非常接近的,每一个成功的政策都可能上升为法律,法治保障就体现在宪法、教育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上,他们共同保障了教育政策的持续性、强制性与稳定性。此外,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的革新,精准实施教育政策。

3.获得各行各业的支持。教育是要考虑社会需求的,以招生计划为例,招生计划要如何制定呢?那我们就要了解各行业和各部门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部制定的招生计划就建立在这些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而这些工作的推进,有赖于各行各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如果只是教育部一个部门在那里推进的话,教育不可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

4.制定长期规划并能切实推进。教育政策需要制定长期的、全面的、综合的规划。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1994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培养人、教育人的周期比较长,不能急功近利,小学的周期是六年,教育的效果至少要看一个周期或两个周期。大学的周期也要三年至四年,所以有长期性,既然有长期性就要作好长期规划。特别是搞教育研究的,首先要去设计这些政策,然后推动落实这些政策。落实这些教育政策既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各个学校的工作。此外,理论要时时创新,政策的来源、基础是理论,理论创新了,政策才能创新。

三、今后教育政策改革的方向

教育政策改革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需要与时俱进,那么,未来教育政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我个人有一些浅见。

1.进一步推进帮扶政策。教育政策要面向现代化教育目标,特别要实施一系列帮扶政策,因为它能加速现代化进程。比如教育部在贵州毕节地区、云南的西部地区,给予了教育上的扶特。什么情况下容易得到扶持呢?那就是有特色,像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地貌研究特色的学科就得到了很大的扶持。

2.进一步强化学校政策。今后高校甚至是中小学校可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能够独立面对社会事件。前几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动用网络手段,非法运用黑客攻击了清华大学的互联网主页,事情发生以后,没有一个部门、单位发声,政府部门没有发声,教育部门没有发声,但我比较惊讶的是学校也没有发声,人家都打上门来了也不发声。最近我又听说有的国家和部门对我们大学的网络进行了攻击,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国际法的,它不仅侵犯了学校的权益,侵犯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而且违反了教育中立的原则,因为即使在战争时期,学校和医院也是受到国际法保护的。当年日军炸毁了南开大学,就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谴责。事事皆是教育,时时是教育之机。遇到事情的时候,学校都不说,让学生怎么办呢?所以学校要敢于出台自己的政策,为自己发声。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云南女生,说美国的空气就是好,中国城市的空气很糟糕,很多人对她的做法进行了反驳,这时候美国马里兰大学校方马上站出来,说这个同学的讲话符合言论自由的精神,坚决表示对她的支持,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对错,它至少说明了马里兰大学是敢于发声的。我们干嘛没有底气呢?我们总是讲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说,现在要有教育自信,特别是碰到侵犯了我们教育权益、学校利益的事情,我们要敢于站出来说话。

3.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现在,全世界对教育的平均投入是4%,4%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财政投入要优先保障教育的发展,要对教育优先进行显性的安排。德国的威廉皇帝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有人认为我们国家穷就不能发展教育,我的看法正好相反,越穷越要发展教育,教育是使国家摆脱贫困的唯一方式。”我们要想发展教育,教育经费就一定要有保障经费,因为教育是花钱的事业。

国家总是最大程度地为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以北京为例,现在北京市对大学本科生的财政投入达到了平均每人每年6万多元,有的人说,我们自己不是交了学费嘛,要知道,个人交的学费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国家全额负责义务教育的支出,免收学费、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补助。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达到了1.6亿,这超过了很多国家人口的数字。国家还对一些贫困地区给予免费的营养午餐补助,经过六七年的监测,这些地区的学生平均长高了七厘米。此外,国家还建立了许多资助体系,比如,在高等学校中实行特别计划,拿出一笔钱和相应的措施,特别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国家的重视,还体现了教育公平。

4.進一步调整入学政策。按照法律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孩子,都要入学,换句话说,哪怕差一天就满六周岁的孩子也不能入学,而要等到第二年,男生还好,女生却是耽误不起的,因为女生的发育本来就比较早。有的人说,现在大学的学制太长,女孩子18岁入大学,22岁毕业,如果毕业了还要上研究生,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婚、生子,因此建议缩短学制。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孩子什么时候符合年满六周岁的要求,就什么时候入学,我个人希望有这样一个政策,允许孩子随时入学。一些到国外去工作的人带着孩子,去了以后就跟当地的小学说,我的孩子要在你这里上学,国外学校就会在一个月之内安排他的孩子入学,不管几月份出生。我想,我们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做不到呢?我们的政策要灵活调整,如果做不到随时入学,至少可以加一个春季入学。我们的教育政策一定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政策的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解决我们的弱点、盲点问题,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创新我们的政策内容,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李诗

猜你喜欢
入学政策改革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入学通知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五行真经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入学面试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入学第一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