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萍
县城的剧团一来,我们的村庄就像过年。那年,恰逢我十岁的生日。长那么大,我还没走出过村庄呢。奶奶说:“这戏就好像给你来庆生了。”
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陌生的面孔。他们,有的是剧团的人。男的穿着中山装,女的穿着花衬衫和裙子,他们真好看,就像画里的人一样。还有些是邻村的人。他们大都是我们村的亲戚,平时很少走动,有了戏,就赶来了。其中,还有颠着小脚,梳着髽髻的老太太。于是,好多人家都添了碗筷。也有人是提前吃了晚饭来的,赶七八里路,来了就搬个凳子,亲戚们一般都心照不宣,给他们备好了票。
戏票很紧张。本来只演两个晚上,不得不再加一个晚上。那时,没有电视,看戏,就是整个村庄最隆重最集中的文化大事。我不懂戏,只是看热闹。我们村庄有个古戏台,那是我们常玩耍的地方。我们在那里玩两军对垒或拜堂成亲的游戏。现在,剧团来了,古戏台就“名副其实”了,因为演的是古装戏。古戏台前边,是个晒场(剧团人说是广场)。晒场周围恰好有几排老式宅院,院背朝着晒场,成了天然的围墙,构成了一个露天的“剧场”。
只有三张戏票。爷爷奶奶都是戏迷,特别喜欢看才子佳人的古装戏。当然,爸爸妈妈让了,可姐姐要看。爷爷发话了,当晚就让我去看,因为我正好过生日。
黄昏时分,奶奶拄着拐杖在家门口立着,像是在等什么客人。这时,剧团的演员已经上了一层妆,打着厚厚的粉底,眉眼都画过了。他们一个个在我家门前经过。其中一个,鼻子上一垛白,是个小花脸,真可爱,我多希望奶奶请他进来呀,可没有。還有一个,定是个“小姐”,多漂亮啊,漂亮得和年画里的人一样,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叫住她。他们一个个经过我家的门,走不多远,就被附近的邻居招呼进了家门。终于,有一个长得好看的后生来了,他还摸出一张戏票,朝奶奶晃了晃。奶奶就热情地请他进门。甚至,奶奶叫出了戏文里的那个“才子”的名字,好像把古代的“才子”迎进了我们家。
“才子”进来后,奶奶让他“上座”──那座位,向来是专属于爷爷的。于是,晚饭开始。我明白了,原来,奶奶刚才就等着这戏里的主角。预先,村里就宣布,剧团演员到各家各户吃饭,而且,规定一顿饭收多少粮票和现金。我只记得一个人的饭钱相当于一张戏票的钱(包括粮票)。每家的大人都在迎接自己喜欢的戏里的角色。而且,争迎主角。我们家的位置,照爸爸的说法,是进水口,所有的人到村里,最先经过的是我家。奶奶挑选的余地很大。村里就这么一条街,东西走向,到了西边的街屋,接进家里,就只剩一些个子矮小,长得不怎么样的演员了。
奶奶探过底,一般演员吃了饭,直接付现金、粮票。但是,主角手里有戏票可抵饭钱,剧团内部给他们“面子”,每个主角都有一张特别的戏票,表明演员的身份、地位。
那天吃饭,我们家特地杀了一只土鸡,上了自家酿的米酒。我担心那个“才子”喝了酒,会不会醉倒在戏台上呢?他的酒量真大,来者不拒。连不喝酒的奶奶也向他敬酒,妈妈还叫我以茶代酒,去敬了“才子”。
我悄悄问奶奶,戏文里的“才子”也要喝那么多的酒吗?“才子”捡过话,说:“一滴都不喝,只是装样子。可是,你们家的酒味道真好。”
天色暗下来。“才子”一副酒足饭饱的样子。他从中山装贴胸的内袋里,用手指头夹出那张戏票,递给奶奶,还说:“要找零头吗?”原来,他的票子上写着“一家人”,那么,就意味着一家三口可以去看,我们该补足他钱。爸爸在袋子里掏钱,奶奶对他说:“不用找了。”转而对“才子”说:“你认了这个门,接下来的两天,晚饭都来我家吃。我们天天给你倒米酒。”
那天,我去看戏。我不懂戏里的人在唱什么,反正“才子佳人”黏黏糊糊。我发现,来我们家吃饭的“才子”上了戏台,好像瘦了,高了。演了半场我居然趴在爷爷肩头睡着了,爷爷说可惜了那戏票。
接下来的两顿晚饭,“才子”仍然来我家吃。奶奶还是那么客气,跟他聊天,聊戏。
第四天早晨,剧团卸道具,装箱子,每个演员都已经卸了妆。
有个装箱的年轻人,说:“小朋友,你不认识我了吧?”
我看着他的脸,像来我家的“才子”,但不敢肯定。
“这三天我都在你家吃饭呀。”他说。
“你一上戏台,怎么就瘦了高了?”我问。
他说:“你记不记得开场提着灯笼探路的角色?”
我说:“就是只打灯笼,一句也没唱的?”
他指着自己的脸,另一只手做出打灯笼的姿势,说:“那叫跑龙套。”
我说:“原来你不是‘才子啊?”
他说:“才子不是也要挨我的扳子吗?”
是的,戏里好像那个“才子”被冤屈了,被官老爷喝令打屁股。
戏团离开村庄,奶奶终于透露,吃第二顿晚饭时,她就知道,那个付了“一家人”戏票的人,不是戏中的“才子”。奶奶还看出他是那个跑龙套的小角色,但是,没有点穿,照样客气。
奶奶说:“那碗饭不好端,谁都想当主角,可是,主角只有一两个。”过了会儿,奶奶似乎又自言自语地说:“奇怪,他怎么有‘一家人的票呢?”
十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县城报社工作。一天,我到剧团采访,居然碰到了来我家吃饭的那位叔叔。说起当年的事,他说,当时,他和团长关系特好,他向团长讨票,团长给了他。“我呀,还在跑龙套。”他说,脸上,是豁达的笑。
选自《海燕》